为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我市某区教育局近来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给辖区内的42所中小学排名。由此,该区中小学生的体质体能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2007年的评定结果比较,2008年该区中小学生的跑、跳、投能力明显增强,耐力、力量和速度也提高很快。对此新举措,家长抱什么观点呢?上周,笔者在奉化、余姚和宁波城区向173名家长(其中小学生家长36位,初中生家长90位,高中生家长30位,大学生家长11位,将要做家长的成年人6位)进行了问卷调查。
六成多家长赞同新式排名
问卷显示,62%的家长希望本地区也能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给中小学排名。一能给学校增加压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时间;二是改变当前教育“唯分数论”的现状,推进素质教育。即将做妈妈的李博士说:“身体素质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幸福,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形象。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学习成绩优秀而身体素质不良,那么这仍然是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不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孩子已经上大学的纪先生说:这是一个绝对好的措施,是真正关心下一代的措施。但愿不是作秀,不是在这一手的另一面还有分数、升学率的排队。如果能够出硬措施,如哪所学校双休日占用学生时间补课,所属地的局长、校长“下课”,那才叫真政策,真关心学生健康。
38%的家长“反对以任何形式给学校排名”,认为不改变应试教育的制度,学校仍会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苦读圣贤书”。一位大学生说:“这是在学生学业外再增加负担。”有家长说:“这种不起实质作用的措施有什么用?学生健康,一要有时间锻炼,二要敢锻炼。现在哪个家长敢忽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玩虚的,搞花样!”
九成多家长看重高考升学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2002年以前实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比,单个项目标准显著降低。过去的标准意在发展身体运动素质和竞技性、技术性较强的测验内容,而目前的标准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选择了与身体发展、身体健康素质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要素作为测试内容,标准较低,但许多学生体育课成绩仍不及格。据悉,“成绩不及格者,高等学校按肄业处理”。所以,着急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
问及家长,如果某高中在“学生体质健康”排名中名次靠前,在高考升学中排名靠后,你是否愿意送孩子就读该校? 90%的家长表示不愿意,因为高考是“以分数论英雄”的,不是体质。有位家长说:“心里很希望送孩子到重视体质的学校去,但谁都无法改变社会不正常的竞争。所以还是希望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去。真希望现在学校能真正地强调和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一位从东北带着孩子到宁波,在甬定居已5年的赵女士说:“我要给孩子选升学率高的高中。因为孩子的体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比如家长监督锻炼、吃得好一点等等。”
5成多家长能陪孩子锻炼
让家长在“孩子身体健康”与“孩子学业优秀”之间只选择一个,90%的家长选择“孩子身体健康”。因为只有身体健康了,才可以去谈论学业、工作和生活。还有10%家长希望孩子“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优”。某高校教师任博士说:“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智力与体力的平衡发展。”
在26%的家长眼里,孩子不生病就算“身体健康”。74%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并不完全代表孩子“身体健康”。“孩子需要强壮的身体,还需要健康的情感和心理。”目前许多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83%的家长对孩子的“视力”,“跑、跳、投”能力,及“耐力、力量和速度”有要求。余姚的一位家长说:“有要求也做不到,现在孩子眼睛早就近视了,身体太胖,平时锻炼很少。”
96%家长认为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他们很乐意陪孩子“多玩玩”。有58%的家长能定期或不定期地陪同孩子锻炼,有的每天半小时,有的每周2~4小时。42%的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无暇作陪。某高校任博士说:“孩子身体素质好坏是由营养好坏、锻炼与否、休息与否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我陪孩子锻炼,平均每周五至六个小时。但目前小学生课业占据了太多时间和精力,他们无暇锻炼,连睡眠和休息时间也太少。这是根本问题。”有家长认为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主要是“社会的责任,教育政策的责任”。
陈春玲 汪菊珍 俞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