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环杭州湾生态行第三站--春意盎然流连忘返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3-23 09:21:02

志愿者在绿野农庄水车边嬉戏。记者 王增芳 摄

  春意渐浓。正值桃李芳菲草长莺飞,由市生态办、市旅游局和东南商报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暨甬绍嘉舟四市联办的环杭州湾生态行第三站出征。十多名志愿者与环保工作者、记者一道,不仅探访了以清洁生产著称的金田铜业,探访了鼎鼎有名的保国寺,还到绿野农庄和宁波都市农林园踏青。一路上,春风清新,春水清澈,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企业厂区像个园林

  昨天,志愿者们探访的第一站是位于江北的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候,厂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园林,绿意似乎延伸到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参观过几个厂房后,一系列像大漏斗一样的露天容器把志愿者们吸引住了。前面几个容器中装的都是浑浊且有稍许异味的污水,经过几个反应池,接下来的容器中的水清澈见底。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是他们2005年投入1200多万元兴建的循环水处理中心。一些内部无法循环使用的工业废水进入反应池,通过和均质均量的试剂反应,再通过从西班牙进口的叠片式过滤设备进行泥水分离,流出的就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过滤水了。而过滤留下的泥,因为其中含有金等重金属和一些稀有金属,还会有一些别的企业来收购。据介绍,这个处理中心一年可为公司节约循环水20万吨,这些水将重新回到生产线上,或者作为绿化用水使用。单这一项,就能为公司省下数十万元。

  而最让志愿者们惊讶的是,偌大一个冶炼企业,竟然看不到一个烟囱。原来,对于这个冶炼行业的老大难问题,金田铜业有自己的独门“秘诀”。他们研发了完全拥有自主产权的“炉口固定房式罩吸气—潜液转流—布袋除尘”技术,消除了原先黄铜冶炼过程中烟尘无序排放的现象。

  此外,近年来公司投入2000万元陆续建造了52套布袋除尘器。与原来的水膜除尘器相比,布袋除尘器不仅能年节水720万吨,而且还避免了水膜除尘后的水质二次污染。

  踏青之旅惊喜不断

  临近中午的时候,志愿者们在江北区旅游局的推荐下,来到位于江北慈城镇的绿野农庄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农庄门前的乡间小道,两侧高大挺直的水杉,姿态优雅,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

  进门就拐到了盆景区,姿态各异的五针松、罗汉松、茶树、梅树,造型独特。细雨中的盆景区很安静,松柏苍劲无语,只有一两枝茶花开得正欢。

  “咕咕咕”,鸽子的叫声打破了宁静,循声望去,它们就在不远处,不是两三只,而是一大片。大家都兴奋起来,沿着弯曲的小路赶了过去。在一个小小的池塘边,竟栖着成百上千只鸽子,见有生人来,数十只鸽子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景象颇为壮观。见游人没有恶意,鸽群又安静了下来,有几只甚至飞到了志愿者的肩膀上。志愿者们也乐得走进鸽群中,与这些和平使者零距离接触。

  告别了鸽群后,大伙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蒙蒙细雨中,风儿夹杂着泥土、野花的芬芳扑面而来。两边是层层叠叠的竹林,林中的几间小木屋玲珑可爱。

  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惊喜不断,在半山腰,志愿者们与大片桃树林不期而遇。桃枝错落,满树粉红正当时,夹在竹林的郁绿中,一枝枝更显娇艳。风吹过,一片花雨,同行的几个女孩子早已忍不住,奔入花丛中,对着相机的镜头笑靥如花,正验了一句诗:“人面桃花相印红”。

  一路都有水,虽小,却清澈见底,一汪碧绿,点缀着岸边的桃红柳绿,越发秀气可人。湖边有水车,这激起了志愿者们极大的兴趣。几个孩子兴奋地跑了上去,水车哗哗地响,好一幅初春戏水图。

  谁也没想到,这青山绿水间竟藏着一个獒园,关着数十条藏獒。对我们这群无意间闯入的“不速之客”,门口的藏獒毫不客气地大叫起来,一时间犬声此起彼伏。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志愿者们笑着和藏獒们打招呼。刚才还凶猛无比的藏獒很快止了叫声,温顺地趴了下来。志愿者们乐了:“以前只闻其名,现在总算见到藏獒了,果然名不虚传。不但凶猛,还挺有灵气的。”

  随后,志愿者们还去都市农业园区,参观了绿色学校。

  千年古刹充满诗意

  昨天下午,志愿者们走进千年古刹保国寺。天公作美,缤纷细雨适时而止,顿时让人感觉神清气爽。看着幽幽深谷中,雨后云气在山腰缭绕,一泓清潭映得水边青草若明若暗。一位志愿者不禁诗兴大发,大声吟诵起北宋文豪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保国寺坐落于灵山山岙之中,背枕鄮峰,左辅象鼻,右弼狮岩,云际双峰耸峙,相锁成阙,层峦相邀,地朗而形藏,宅幽而势阻。山寺隐匿于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灵山之中,看上去颇具仙气。志愿者们一路上山,看到山野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宜人,都啧啧称奇。

  听闻工作人员介绍古刹以建筑闻名,集聚了汉、唐、宋、明、清等各时期的古建筑,建筑恢宏壮观,又眼见为实,志愿者们都为古人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和大智慧所折服。

  走进被称为无梁殿的大殿,看着雄伟新奇的建筑结构,志愿者黄文国说,难怪有不少前人用这样的诗句题咏:“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升斗昂栱人巧极,祥符千载永留名。”

  大殿还有一个“千古之谜”,就在于鸟不栖、鼠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尽管都找不出答案,但大家一致认为,这也正证明了这座千年古刹的精妙和魅力所在。

  听闻工作人员介绍着古刹厚重的历史,志愿者们一边游览清幽秀美的景色,一边感受着古人留下的诗句,流连忘返。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