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全球银行位次重排 中资银行成外资提款机
稿源: 环球时报  | 2009-03-26 08:42:45

  当欧美银行因危险投资和过度兼并收购而没落时,韩国媒体23日日却以“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银行’转型”为题对中国银行业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运营保守稳健的中国银行业开始崛起。在全球大环境好的时候,中资银行是外资银行眼中最好的投资对象之一;当经济下行时,中资银行股票又成了欧美银行获取大量现金的重要来源。专家表示,在全球银行业遭遇困境时,中资银行正在慢慢地转型,但要想真正迈上国际舞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球银行位次重排

  韩国《朝鲜日报》的文章比较了过去10年世界金融机构的总市值变化,1999年世界20大银行中,美国有11家,英国有4家;2009年3月17日至今,世界20大银行中,美国和英国的银行分别减少至4家和1家。相反,共有5家中国的银行榜上有名,压倒了英美的银行。

  报道称,世界20大银行排行榜中,总市值1至3位都是中国的银行,分别是市值总额1753亿美元的中国工商银行、1287亿美元的中国建设银行和1128亿美元的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分别列第12名和第17名。澳大利亚与巴西的银行地位也明显提升。

  英美大银行的沦陷可谓触目惊心。《朝鲜日报》称,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一直保持总市值世界第一的花旗集团,1999年总市值达1509亿美元,到2009年时,总市值减少了90%以上,只有137亿美元,只排在世界第46名,已经沦落到需要依靠美国政府救援贷款生存的地步。美国第一大银行摩根大通位列世界第4位。1999年居全球第二位的美国银行也降至目前的第11位。

  中资银行成外资“提款机”

  受流动性困扰,外资银行手中的中资银行股票如今成了“救命稻草”。《华尔街日报》24日报道,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持有中国工商银行4.9%股权的高盛集团正在考虑出售其中的部分股权,以筹集逾10亿美元资金,用以偿还美国政府的部分注资。

  文章说,2006年,高盛以2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工商银行的部分股权。等到今年4月下旬禁售期结束,高盛集团可能会出售所持工商银行股权的15%至20%。去年10月,高盛接受了美国政府100亿美元的注资。此后,高盛曾公开表达了偿还这部分政府资金的意愿。

  在2005-2006年间,中国政府引进外资、协助中国银行业进行改革、进行海外上市。包括高盛、花旗集团、汇丰、TPG集团、淡马锡、安联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内的一些外国金融机构,持有中国各大银行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股份。目前,3年的禁售期纷纷结束。入股中国银行业的外资银行纷纷大规模减持中国银行业的股份以获取现金。今年初,瑞银成为首家售出所持中国银行股份的海外银行,随后引发一波减持潮,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抛售中国银行股权、美国银行大量减持建设银行股权。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外资银行和中国银行业“合作的劲头正在减弱。如今,外资银行急于修复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恶化的资产状况,它们已开始套现离场。”除了套现的直接原因,《华尔街日报》引用分析人士的话说,大规模地减持凸显出中外银行合伙关系所面临的困难,合作双方都有失望的地方。“中方银行家常常感到不满的是,具有丰富国际知识和经验的外资顾问并不能解决本地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外资机构也对难以影响银行业务等方面感到失望。”

  专家称银行国际化需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梅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之所以受害程度没有英美银行那么严重,是因为我们的国际化程度不够,创新不足,这才能置身事外。他说,市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中国的银行市值高并不代表以后市值也高。事实上,2007年初时,中国的银行市值也曾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很快就随着股市不景气而大幅下滑。

  梅君说,“中国的银行业还在刚刚转型的过程中,离国际化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危机不是由于金融创新造成的,而是由于监管不够。这也提醒中国银行业,未来的金融改革中既要注意创新,也必须加强监管。中国的银行要想成为国际化银行,首先就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银行业国际化的前提。没有自己国际化的货币,怎么能称自己是国际化的银行?”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市场,并且加强金融领域的法制规范。“只有这样,中国的银行才能拉近与英美银行的差距。”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