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作国内服装行业“风向标”的200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昨天在北京落幕。对于饱受“寒冬”煎熬的众多宁波服装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他们杀出“回马枪”拓展国内市场的一次契机。
陈大鹏,这位中国服装协会的副会长也印证了“寒冬期”的形势。他坦言,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展会的参展商数量和展出面积小幅下滑,在展会筹办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悉,今年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展出面积为10万平方米,而去年的展出面积为11万平方米。如宁波一些参展企业出于成本考虑,而减少了展出面积。有些宁波服装企业干脆退出参展作壁上观。
在现场,记者碰到象山的几位针织服装企业老总,他们并没有参展,只派设计师和营销业务员到现场探听“军情”,掌握服装市场动向及信息。一谈起今年的生意,他们不住地摇头,“今年国外订单明显减少,而劳动力在涨价,环保等社会责任成本也不断增加,企业能生存就大吉了。”
据记者了解,在订单减少、只有微利可图的形势下,质量跟不上、缺少订单、资金链不足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运作困难重重,象山部分针织企业已被迫关停。
“往年春节过后,都是服装企业接订单的黄金时期。而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接到的订单都少于往年。虽然退税率已调整,但无法立竿见影,出口情况尚未好转。”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人士称。
从本次展会整体收效来看,国内服装行业短期内很难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估计今年上半年还很难见底。服装行业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份额的争夺上。
通过本轮金融危机海啸的冲刷,人们发现,以前那些专靠讲故事得以发展的品牌,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依靠产品研发、注重产品品质、在品牌上下功夫的服装企业,在本轮风暴中变得愈加强大。
“现在我们的单子多得做不过来。当前越是消费信心不振,知名品牌越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知。”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称,“其他国家同样也面临着与我们相同的困难,但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品质、性能、价格、市场声誉等方面仍有比较优势。”
去年以来,海外市场消费量大幅萎缩,迫使一些企业使出“回马枪”,拓展国内市场。
“我国人均纤维消费水平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去年农村和城镇的衣着消费总额之比是1比5.4,这意味内需市场潜力巨大,特别农村服装市场还是块大蛋糕。”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人士称。
而更现实的想法是,拓展多元化市场——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两条腿”走路。“为本土品牌做贴牌生产,不失为一部分出口服装企业度寒冬的好办法。”李如成称,企业在眼睛向内求生存的同时,不能放弃国际贸易优势。(记者 陈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