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4-06 08:55:13

  本报记者汤碧琴实习生应 毅

  国际金融危机给不少企业带来困难,订单减少,产能过剩。裁减员工、压缩成本是企业渡过难关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然而,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广大企业积极响应政府“不裁员、少裁员”的号召,采取各种措施,设法稳定员工队伍。

  差别休假,避免裁员

  一些开工不足的企业,为达到既不减员又能降低成本的效果,采取了差别休假的方式。一是全薪休假,即允许部分职工在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享受“全薪休假”,保持原工资待遇,同时减少奖金和福利开支,节省企业运营成本。二是低薪休假,在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支付相对较低的薪水给休假的职工,有的按“最低工资”,有的经与员工协商确定一定数额的薪酬。三是部分企业将前几年因业务繁忙而未让员工享受的年休假和调休补偿给员工。

  我市千家企业与职工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在《共同约定书》上,企业承诺在生产经营困难期间,依法采取适时安排年休假和特别休假等形式保障职工岗位,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该项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灵活调配,轮流上岗

  在企业减产的情况下,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也随之减少,许多企业采取灵活调配的方式,合理安排工时。一是实行员工轮岗制。如宁波海星塑机公司在订单下降时,就让车间等一线部门暂时闲下来的员工去从事企业内部管理、内务、安检等工作,为企业“回暖”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实行员工轮班制,即在保留原有工作人数的前提下,将人员分成两至三批,每周轮班上岗作业;或者把原来一周6天工作时间调整到4天至5天。

  以训代岗,带薪培训

  针对因生产量下降出现的“用工闲置”现象,不少企业开始苦练内功,抓住时机培训员工,提升技能水平,为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市场转型作好充分准备。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正在全力推行的“333”创新增效工程,专门拟订职工技能提升计划,运用师傅带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进课堂学理论、抽查演练、实例分析、考核评定等方式分批培训员工,近两月已开设了12个培训项目,培训员工130多名。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推出带薪培训项目,职工只要愿意学技能,一律享受带薪培训的待遇,如果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且成绩优秀,还给予技能津贴。

  拓宽渠道,增加岗位

  为确保“工人有工开、机器能运转”,不少企业主动寻找商机,争取多拿订单。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接下了“零利润”订单,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宁波凌维针织有限公司从沃尔玛拿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尽管利润较低,但至少保证了企业的正常开支,保障了员工的稳定收入。

  为改变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把一些生产性岗位员工转换到营销岗位,充实企业的营销队伍,开拓产品市场,减少库存积压,不少企业以此来稳定员工队伍。今年1月起,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的接单量逐月攀升,效益也大幅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实了一线营销队伍,扩大了销售人员比例,改“坐商”为“行商”。这些销售人员在“行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然后反馈给生产部门。由于掌握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信息,企业不但避免了损失,还发展了新的客户。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