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王宇、姚均芳)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在此间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提出,要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会议研究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会议认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会议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当前,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金融体系平稳运行。
虽然一季度宏观数据还没公布,但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下,经济止住进一步下滑趋势,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信贷持续高速增长、M2增速远高于央行目标17%的背景下,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进行微调是必然的。
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有一个货币政策“时滞”问题,它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我国历史上是有经验教训的。货币政策时滞时间很长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对各行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尽相同,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产生效果的时间长短不一。例如,对汽车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时滞就比较长,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这个过程就比较短。研究货币政策的“时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前瞻性。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对有关项目进行预测时,对发展情况要跟踪监测,以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虽然股指逼近2400点之际一度有所迟疑,但行情“震荡向好”的主基调比之前显得更为明确。这主要是 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后,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使市场内外环境、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 汪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