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象山普查队正在测绘张苍水兵营遗址。
本报讯(记者王路)象山的张苍水兵营遗址又新发现军事攻防设施;余姚发现南宋礼部尚书倪思墓;奉化发现民国时期大家族旧居。日前,记者从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各地文物普查捷报频传,新发现不少有较高文物价值的遗址。
象山:清水岙梯田军事设施再现花岙岛
日前,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建普查队,专程赴花岙岛对张苍水兵营遗址开展调查,不但充分掌握了张苍水兵营遗址所有普查登录数据,更发现了一处名为清水岙梯田的军事攻防设施。
张苍水兵营遗址主要分布于花岙岛高涂岙、雉鸡山等处,并与周边的岛屿及其他辅助军事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攻防体系。兵营遗址规模宏大、遗迹众多、类型丰富,是宁波明末抗清历史的重要遗迹。此次“三普”工作队实地调查发现整个遗址区范围内树木丛生、杂草遍地,现存军事遗存均为蛮石垒砌而成,虽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生产、生活的侵扰已损毁严重,但遗址区内的不少城墙、瓮城、城门、房屋、地道、水井等重要历史遗迹仍清晰可辨。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此次调查测绘,进一步提高了张苍水兵营遗址普查登录的工作质量,为下一步张苍水兵营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科学数据。”
同时,普查队员还对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清水岙梯田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认证分析,基本认定清水岙梯田也属一处规模较大的军事攻防设施。这一新的发现与认定,不仅解决了清水岙梯田的性质问题,也为花岙岛张苍水兵营遗存增添了新的内涵。
此外,象山还在丹东街道寨梅村梅岙自然村东北部的炮台山顶发现一处烽火台,该烽火台为明代建造,由主烽火台及三个辅台组成,在上山找寻烽火台的山路上,还发现有三个乱石砌筑的双穴墓葬,位于烽火台北面300米左右距离,估计是当时阵亡将士的墓葬,就地取材安葬。主烽火台呈梯形,乱石砌筑,内用泥土碎石夯实,顶部略为凹陷,残高约5.6米,底部长约8.5米,顶部长约5米,主台西、南两面保存较好,东、北侧倒塌严重,碎石散落一地。烽火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视野辽阔,周围环境一目了然,特别是东面海域情况,发现敌情即可报警。
余姚:南宋礼部尚书倪思墓遗址现世
在余姚,该市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南宋礼部尚书倪思墓址。据了解,倪思墓在史料上早有记载,《光绪余姚县志》卷十五载:“侍郎倪思墓在贺溪。”《锄经堂倪氏家谱》载:“……公为迁姚始祖……葬于贺溪之南籁山,即今之穴湖东首蒲公岭下张岙。”并载明管坟人为方友生侄阿明。倪思撰《经鉏堂杂志》载:“他年身后一切从俭,子孙不许随顺世俗,以侈为尚,津送止,合痛,省坟域,还山足矣。若石羊、石马、石虎之类,乃是标揭,要人发掘,切不可为……”然而,倪思墓址究竟在何处,却一直没有被发现。
前不久,余姚文物普查队终于确定了倪思的墓址。据实地调查,倪思墓址位于余姚市城东经济开发区(穴湖)张岙贺溪南籁山(蒲公岭)之西麓,据倪氏墓地管墓人方友生侄方阿明之孙方仁忠实地指证,此地为其祖辈世代看护的倪思墓地。原墓规模并不大,仅是直径4米,前置横栏石碑的圆形土墩墓,后于1956年建造穴湖水库、1958年大炼钢铁时取石被毁,所以后人一直没能发现这一墓址。
奉化:民国时期建筑被发现
奉化文物普查队员在马头村发现了一处民国时期旧居。这所建筑的原主人陈宗堂曾于1927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医处处长。该民宅坐西朝东,前后两进,皆为单檐硬山顶两层楼房,前进面阔二间一弄,进深六柱八檩,骑马檐廊;二楼前后皆有走廊,前进往东,侧开边门;后进显得开阔些,面阔四间,进深五柱五檩。前后共有两个天井,前天井为水泥浇注,后天井为石板墁地。前后两进二楼走廊施有木栏杆。纵观该民宅,格局规整,回廊相通,有曲折相连之妙,其中的一步梁挑头雕刻花卉并不多见,陈宗堂旧居属于比较典型的民国建筑。普查队现场调查发现,因年久失修,该民宅前天井的前方围墙倒塌,且住户为扩大使用面积,在前天井中搭建平屋,破坏了房屋原布局。有关部门正考虑修复前围墙,将该旧居申请为市文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