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大堰镇柏坑村办公楼前总有忙碌的身影,空地上堆放着一袋袋毛笋,两个村干部一个忙着过秤,一个忙着记账。竹山上,许多村民一家子齐上阵,挥舞着山锄埋头挖笋,然后一担担挑下山,显得十分繁忙和热闹。
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有竹山4200亩,600多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大小不一的竹山,今年毛笋总产量可达到40万斤左右。以前都是外人进村收购,笋价不统一不说,而且还经常被压价。2004年,村两委会讨论决定由村里出面收购村民的毛笋,再由村里联系厂家,把毛笋销售出去。
今年3月28日起,村干部从早上10点多,一直收购到下午4点多,平均每天收购13000多斤,收购价每斤6角至8角。对于村民来说,把毛笋卖给村里,每斤可比以前增收1角至2角。
村民胡祖行告诉记者,自己有10多亩竹山,这几天一大清早就忙着上山挖笋,每天有300多斤的毛笋卖到村里,预计今年收入可达4500元,比卖给别人增收500多元。
村里虽然干起了收购毛笋的“副业”,但不仅没钱赚,还要亏钱。村会计告诉记者,笋的价格是加工厂定的,村里代收代销,中间不赚差价。每天晚上,村里还要把当天收购的毛笋运送到加工厂,如此一来,加上运费、损耗等,今年村里还要贴进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