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据市外来务工办近日发布的信息,目前民政部门备案登记的融合组织已有1358个,全市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社会融合组织建成率达到100%,以新老市民共建共促为特征的我市融合组织全覆盖计划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
2006年4月,只有600多名村民、而外来务工人员却有3000多人的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成立了我市首个村级和谐促进会。
目前,新老市民的融合性社会组织已遍布全市,其中有以村干部、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社区保安、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和谐促进会”模式,采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的由外地人与当地人一起自我服务管理的“管委会模式”,还有“新居民联谊会”、“青年中心”、“雷锋团”等自治社会组织模式。3000多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以融合组织的副会长、副秘书长的身份出现,活跃在村和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舞台上。
融合组织在创新中诞生,在服务中延伸。慈溪市在全面建立和谐促进会的基础上,又涌现了以“小墙热线”为代表的504个新村民需求服务站,为80多万新慈溪人提供工作生活全方位服务,一年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帮助4000多名外来工找到了工作。海曙的74个社区“和谐促进联谊会”,聘请了1.1万名和谐促进员,覆盖到11593个楼道(墙门),使1600多件纠纷就地化解。
融合组织正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余姚市依托188个新老余姚人和谐联谊会,成功地组织了“三十佳”外来务工人员评选表彰、姚江明月情晚会、“同栽创业树、共造和谐林”等活动,培育了浓浓的相互融合氛围。我市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连续三年获得省“平安市”称号,融合组织功不可没。(记者汤碧琴 实习生应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