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究竟在哪里?前几天,我们就即将于下月举行的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相关话题,在街头巷尾随机采访了十几位甬城市民后发现,虽然大家都知道“河姆渡”这一名称,但说起具体内容,答案却是五花八门,其中竟有五分之二的市民回答不出河姆渡遗址的具体位置。令人费解的是,一位高校在读生竟猜谜似地给出了“河姆渡遗址可能在黄河一带吧”的答案。
如果说,这一随机采访带有偶然性,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提供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市民对河姆渡遗址的漠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自1993年建成开放,至去年7月因大规模改造闭馆为止的15年间,共接待观众130多万人次,但宁波本地参观人数仅占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中,占绝大部分的还是距离博物馆较近的学校集体组织的中小学生。
30多年前,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发掘震惊考古界,并成为中国史前考古的里程碑。举世瞩目的河姆渡遗址近在咫尺,宁波人为何置若罔闻,并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景象呢?
“石头、木头、骨头,没什么看头!”这是一些到过河姆渡博物馆的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观后感”。一位中学历史老师的看法可能代表了不少宁波市民的观点,去年上半年他又带着刚读初中的儿子去了一趟河姆渡,但自己却没进博物馆。原因是:15年来一成不变的面孔,已很难勾起参观的欲望和兴趣了。
对此,河姆渡博物馆馆长李安军坦言,抛开市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博物馆位置偏僻等外部因素,确实,从1993年至去年闭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一直没有改进。就开馆之时而言,馆内无论陈列手段,还是设计内容均属先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看来已经明显落后了。“一成不变的陈列和缺少互动的项目,难以吸引观众。”李安军如是说。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余姚这次投入2300万元对河姆渡博物馆进行大规模陈列改造和环境改造。在陈列改造方面,馆方结合河姆渡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其他遗址发掘的成果,增加新的陈列方式,同时大幅增加新的展品。比如在田螺山遗址、鲞架山遗址等10多个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众多文物也将与公众见面。此外,改造后的博物馆还会增加不少多媒体展示手段,让展览通俗易懂。
根据计划,改造后的河姆渡博物馆将于下月举行的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时重新对外开放。有关人士表示,具有七千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不仅是余姚的骄傲,也是宁波、浙江乃至中国的骄傲。作为生活工作在宁波这座城市的人,理应对河姆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报记者 王量迪 余姚记者站 张伟 通讯员 陈励 唐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