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李剑峰和妻子(右一)感激万分。(沈阳晚报记者 李双琦 摄)
李权挺,一个活泼可爱的5岁小男孩,不幸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孩子的父亲李剑峰曾是辽宁抚顺雷锋团的一名战士。面对患了重病的儿子,坚强的汉子擦干眼泪,在网上开通“求助博客”……一篇《跪求救我儿》引发宁波、沈阳两地潮水般的爱心。
厄运突然降临
1998年,李剑峰在老家丽水应征入伍,随后来到辽宁抚顺雷锋团地爆连当兵。退伍后李剑峰在北仑金光粮油(宁波)有限公司当了一名工人。2004年12月24日晚上,儿子降生了,李剑峰给他取名李权挺,希望儿子健康挺拔、平平安安。随着孩子长大,李剑峰发现他起步比较晚,而且很容易摔倒,爬楼梯也困难。当时李剑峰还以为是缺钙的原因,于是买来钙片给孩子补钙……
去年下半年,小权挺要上幼儿园了,一家人很高兴,忙着给孩子做入园前的各种准备。然而怎么也没想到,厄运就在这个时候降临了。一天,新碶保健科医生给李剑峰打来电话,说在给小权挺做体检时,发现孩子的肝功能转氨酶指标很高,怀疑患了肝病,不能入园。李剑峰心急火燎赶到医院,经重新检测,显示指标竟然比成人要高4至5倍。之后,他带着孩子到宁波、上海等多家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化验,初步怀疑是重症肌无力。后经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华山医院多次专家会诊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上网开通求助博客
李剑峰查找与这种病有关的资料,了解到这是一种比癌症还可怕的恶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多为幼儿,患病的孩子十几岁时就有可能瘫痪,20岁之前就可能会夭折……那一刻,让曾经在雷锋团当过兵的李剑峰泪流满面,他无法想像眼前活泼可爱的儿子居然会和这种可怕的疾病联系在一起。公司员工得悉李剑峰的遭遇后都惊呆了,大家商量着怎么来帮助李剑峰。在同事的建议下,李剑峰上网开通了个人求助博客,博客的主题叫《跪求救我儿——李权挺!》。
博客上网后就有许多人向李剑峰伸出了援手。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网友从邮局给他汇钱;一名自称“善良老人”的老人送来了1000元……李剑峰的妻子说:“像这样不知名的好心人有许多。”李剑峰所在的公司以及他居住的社区也纷纷发动捐款,短短几天就筹集了4万多元。
在李剑锋的博客里有一本爱心“账本”,如3月10日共收到4笔爱心款:芝兰党总支3000元慰问金;华山社区居民1525元爱心款;长来幼儿园小朋友100元零花钱;一网友1000元爱心款……“每一笔钱我都记在心里,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自己无论如何也凑不齐这笔治疗费用的。”李剑锋说。至3月底,北仑社会各界已为小权挺筹集爱心款近9万元。
网友送上希望的曙光
网友“叶子”在跟帖时给李剑峰传来一条信息:今年1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报道,沈阳一家医院采用干细胞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报道说,宁夏一名男孩经过治疗已经活蹦乱跳了。李剑峰马上联络这位网友,在这位网友的帮助下,与央视栏目组取得了联系,并确定这家医院是沈阳解放军四六三医院。一家人看到了一缕希望的曙光。
3月28日,夫妻俩带着孩子、怀揣着好心人捐助的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两天后,他们赶到医院。经检查,小权挺的右眼周围肌肉已经发生病变,右眼眼皮耷拉下一半,如果不抓紧救治,孩子就有可能失明。为此,医院马上为小权挺实施第一疗程的干细胞移植手术。
沈阳当地媒体对小权挺的不幸进行了报道。4月13日,雷锋团副政委、参谋长等赶到医院,将李剑峰曾经所在的地爆连全体官兵捐献的1万多元钱交到李剑峰的手上,早已脱下军装的李剑峰流泪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部队有过工作上联系的沈阳一家科研单位知道后,马上给李剑峰送来了员工们捐助的8000多元钱。很多沈阳市民从媒体上获悉消息后也纷纷走进病房,表达自己的爱心。一个房产公司的老板送来了1000元;已经收养了20多名孤儿的司大娘,带着她收养的3个小孩看望了小权挺,还给他捐款;一名姓王的出租车司机送来了一个很大的花篮;还有人向李剑峰表示,可以帮他在沈阳找一份临时工作,解决在沈阳的住宿……
昨天,远在沈阳的李剑峰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孩子的第一个疗程已经结束,他准备今天就带着孩子回家。李剑峰说,一个疗程需要6万元左右,隔半年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总共需要3到5个疗程。李剑峰说,目前所做的也只是控制病情恶化的治疗,现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正在进行根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今年七八月间有可能取得初步成效,医院答应到时给小权挺争取一个临床治疗的名额。
两地军民如潮爱心,终于让李剑峰一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江北八旬老翁月月捐善款
本报讯(罗涟浩 吴红波 庞伟律)日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又一次来到江北区慈善总会,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100元钱,说是用来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这已是他第17次来慈善总会捐款了。
工作人员清楚地记得,去年1月,老人第一次来到区慈善总会时,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钱的情景。当时,老人怎么也不肯透露名字,只是说自己就住在附近,然后把钱放下就走了。他们注意到,当时老人身上的衣服还打着几个补丁。
没有想到的是,去年2月份的同一天,老人又来了,还是那身补丁衣服,还是捐100元。然后是3月份、4月份……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盛夏寒冬,总是那么准时。惟一一次打破惯例的是,去年汶川大地震后,老人来过两次,一次是捐100元用于助学,另一次是捐1000元用于帮助灾区群众。工作人员说,老人那1000元钱是用手帕包着的,里外包了好几层呢!
时间长了,老人有时也和工作人员说上几句话。他介绍自己姓孙,今年已经83岁了。“老伴在世时,也常常帮助别人,现在她不在了,这些事就由我来做了。”老人说,老伴去世前,就曾嘱咐过他,要尽己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为此,他决定,在每月领到退休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区慈善总会捐款。至于那笔地震后的捐款,则是子女平时的孝敬钱。“能力有限,捐的钱数额不大,但如果人人参与,积少成多,就能帮助很多人了。”
“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每次临走前,孙老先生总会留下这么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