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象山
宅基地整理——八年“整”出3479亩耕地
稿源: 中国象山港  | 2009-04-21 09:29:0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农民靠勤劳致富建起了新房子。但农村大量旧房的废弃或闲置,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瓶颈”之一,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上世纪末,我县开始推进宅基地整理,八年“整”出了3479亩耕地。

数据显示:“整”有所值

  据介绍,我县是宁波市较早开展宅基地整理的县(市、区)之一,1998年在东陈乡海墩村进行试点(当时叫“空心村”整治),1999年成立县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由此正式启动宅基地整理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朱志川告诉记者,我县宅基地整理项目,政府实行资金补助,2003年每亩补助2500元,随后年年提高,2005年增至2万元,今年达6万元。2002年至2008年,全县共补助资金6632万元,其中2005年以来5656万元,是补助力度较大县(市、区)之一。在此优惠措施的推动下,各地申报宅基地整理项目的积极性逐年高涨。这些年来,县国土资源局竭力做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与筹资工作,并专门成立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立项申报,严格把关,有序推进。

  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8年,全县共实施宅基地整理项目94个,整理总面积达3479亩,如按市场平均价格计算,间接创造经济价值1.2亿多元,“整”有所值。而从实施村来看,成效十分显著:可用耕地增加了,村庄面貌改变了,有些村还在复垦宅基地上发展了特色经济,农户和村集体都得到了实惠。

  通过宅基地整理,2002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还核拨给我县复耕用地指标1477亩,因此,整理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对增加农村建房尤其是全县重点实事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起到重要作用。

退宅还耕,农民多了土地

  前段时间,记者走访调查了10多个村,对宅基地整理的反映普遍良好,尤其是缺地少田和有传统种植习惯的农户,感触更深。

  东陈乡旦门村的双桥自然村有300多户人家,本来就是半农半渔的小山村,田地很少,近些年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搞得多,耕地所剩无几。去年下半年,双桥村实施了宅基地整理项目,将村北首后门山下大多空置的房屋(涉及村民113户,实际只住17户)全部推倒,整理出27亩耕地,虽说不多,但却占到该村目前耕地总面积的70%。旦门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士松说:“宅基地整理全靠国家支持,新增耕地着实来之不易,这20多亩地今年将全部种上农作物,决不抛荒。”

  新桥镇的板岭村建设得十分漂亮,参观者、取经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想不到,该村的农户曾长期从事传统农业,靠外出打工与勤劳致富跻入宁波市小康村行列。如今,他们对土地仍很珍惜,去年在村北首整理了30多亩宅基地,并都种上豌豆、马铃薯等作物。去年下半年,该村又在村南首整理了一块宅基地,计划今年8月完工,也打算种农作物。村党支部书记陈杏成告诉记者,下半年该村还将计划拆除村正北首的一些旧房,再整理30余亩宅基地,然后再对村内零星旧房进行改造装修,到时村庄就更漂亮了!

  统一经营,集体增加收入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通过宅基地整理,许多村统一发展了特色农业,既增加农户收入,又壮大集体经济。

  新桥镇的七林湾村2006年整理宅基地28亩,第二年就承包给一位上海客商,建起有枇杷、冬枣、杨梅、梨、李、柿等10多个品种的“百果园”。今年3月,记者一走进该“百果园”,就见葡萄已鼓起芽苞,石榴长出针尖般的红叶,桃花露着粉红的笑脸……一派田园风光。住在旁边的一位妇女说,上海老板还建了“农家乐”接待用房,游客一批一批地来。由此,当地村民对发展水果业和旅游业的信心也大了,去年,该村在改造集体所有的45亩老果园的同时,又整理出宅基地18亩,并都种上了果树。

  石浦镇横路桥村的潭地自然村有86户人家,原居住在山里,距沙石公路3公里,交通极为不便。耕地都是山垄田,只靠老天爷帮忙。房子也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造的,大多破旧,部分倒塌。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田地荒芜多,房屋失修严重,村庄面貌落后。去年,该村“吃透”政府优惠政策后下决心彻底移民,半年时间全部移完。他们打算将刚整理好的73亩宅基地先种上玉米,然后办一个养鸡场。村党支部书记林厚宝说:“如果按每亩280元租费算,每年有2万元,村里和农户都可增加一笔收入了。”

  定塘镇新岙村的土地资源也很紧张,村民都十分珍惜空置地的利用。10年前,靠山边的一批村民外迁建了新房,原40来间旧房拆除后都已种上柑橘等果树。去年,该村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再次上报宅基地整理项目,今年1月整理工程全面展开。村党支部书记俞和平说,开展宅基地整理最终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盘活土地资源,提高生产效益。该块宅基地整理后,村里初步打算栽种名贵药材,或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

  治理环境,村庄变得美丽

  谁都知道,随着农民生活的逐渐富裕,许多农户盖起了新楼房,一眼看去非常漂亮。但因村内旧屋大多弃之不用,断墙残垣随处可见,“空心村”现象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据我县2007年调查,当时具有这种现象的村庄有580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75%。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在美化家园,推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中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定塘镇的沙地村,一个种有1600多亩水果的“花园村”,去年3月,记者曾作过专题采访,只见漫山遍野桃花、李花盛开,印象极为深刻。村党支部书记郑经柱说,这得益于宅基地整理。据介绍,沙地村村落本来很分散,像相帽岭自然村只60多户人家,可坐落在山的里边,距中心村1公里、定昌公路3公里,交通不便,且40多户村民早已外迁,只住20几户人家,房屋破旧,严重影响村容村貌。2007年,该村实施宅基地整理,整出耕地47亩,并于去年全部种上大分柑橘。这样,村庄就显得更加美丽了。

  “如今,我们农民可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记者去泗洲头镇上马岙村采访时,该村60多岁的王松林老人就站在自家新房前这样说。据悉,上马岙前些年“一户多宅”现象比较严重,“外看楼房林立,内看残垣断壁”,指的就是旧村改造前的状况。去年8月,该村拆迁旧房70余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村里还征得村民同意后,对破旧房、空宅基地按每平方米30元至75元的评估价统一收回,拆除平整后用来恢复耕地及道路扩建。目前,宅基地整理工作在有序推进,村庄面貌将极大改观。

  据了解,定塘镇叶口山村2007年实施旧村改造后,共拆除破旧危房1000平方米,消除“赤膊”墙4500平方米,完成宅基地整理26亩。今年在基本完成村庄空置地绿化的基础上,又购买了1000余盆花卉。村党支部书记陈成定说:“搞新农村建设,要有品质有文化内涵,打造花园式村庄就是让村民住地更舒适。”

宅基地整理,整出人心齐

  4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县国土资源局的联系村茅洋乡小白岩村。村主任郑家水的一番话:“是土地这条线连起了大家的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白岩村是我县茶叶专业村,拥有茶园1000多亩,年产值达千万元。去年已整理好的108亩宅基地已全部种上浙农113、乌牛早、迎霜、白茶等优质名茶。可以说,该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茶叶产业,无疑是宅基地整理的典范。

  小白岩村村民原来都自顾自,自开展宅基地整理工作以来,村里的凝聚力增强了,许多村民看到经济发展步子大,村庄一年一年在变化,打心眼里高兴,因而对村班子的工作十分支持。就说宅基地整理,原先不肯拆的七八户人家,看到别人家已整理的宅基地如今连片发展茶叶,长势很好,后悔自己当初作出的错误选择。

  郑家水说,目前全村只有村中一小部分旧房子,大约住着十几户人家,面积30亩左右,村里打算今年再上报项目进行整理。到时,村庄面貌发生更大变化,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会更强了。

  据悉,我县宅基地整理近十年来,农民的认识普遍在提高,就项目申报数量来说,2005年以来达到76项,占到80%多。今年又掀起新一轮高潮,这几天,县国土局相关科室的同志都在忙着下乡,实地核实报批项目的可行性。据测算,今年全县宅基地整理将达2000亩,政府补助资金1亿元以上。 (记者 余建国 通讯员 姜蓉瑛 白炎根)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