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专家热议驻京办"存与废" 称缺乏监督制约致腐败
稿源: 检察日报   | 2009-04-21 11:08:44

  2、专家热议驻京办“存与废”

  潍坊驻外办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驻外办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潍坊市成为撤销驻京办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自潍坊官方的解释是,撤销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于这一观点,记者在采访中也从有关学者和专家那里得到了印证。

  “驻京办的‘招待所’功能早过时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政治学教授、廉政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孙雁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宿出行饮食都已经商业化,从市场上选择服务,我们的花费会更经济。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驻外办争取资金物资、招商引资、收集信息等功能在逐步退化,在网络时代,已不需要在外地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联系工作,从这一点来看,驻京办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这样认为。

  从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北京设立第一家驻京办以来,驻京办以惊人的速度在北京安营扎寨,到2002年时已增至426个。有学者对驻京办的发展史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不同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如果仅仅局限于买买车票、订订旅馆,那样的话,驻外办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驻外办新的职能作用。”他解释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交流在不断加强。随着广域的经济圈和广域的经济、文化共同体建立,驻外办的桥梁、纽带、名片作用更加重要。现代社会中驻外办信息传递功能必要性的观点得到了孙雁的支持,她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比计划经济时更复杂,方方面面利益繁杂各异,驻京办代表地方及百姓反映诉求、反映民情,这是它今天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

  “有人认为,取消了驻京办后,节省了政府开支,到北京办什么事情可以开着车或者坐动车组就来了,能省去很多成本。那样做看起来是减少了成本,其实有些成本在无形中反而增加了。”杨建顺说,比如每次来京联系工作都要经过一次渠道疏通的过程,这个工作成本保不准会比有驻外办时高,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到了驻外办消失的时代”。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