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这位老人,但从网友的跟帖中可以看出老人的医德和医术。后来我问老岳母,她一个劲地夸老人好,原来我老婆小时候也在老人那儿看过病……愿好人一路走好!”这是一个网名叫“渔夫与海”的网友在论坛上发的帖。网友说的这位老人叫丁良翰,是北仑当地的一位老中医。打开《新北仑》、《北仑热线》两个论坛,找到有关缅怀丁良翰的帖子,最多的是这几个词:神医、医德好……
学医不是为了赚钱
丁良翰出生于北仑春晓三山村的一户农家。18岁那年,丁良翰拜鄞州一个老中医为师,开始了从医生涯。后来村里成立了联合诊所,丁良翰成了诊所的医生。行医空闲之余,丁良翰还自学西医。“我父亲从医68年来,跟病人在一起的时间,都超过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了。”丁良翰的儿子丁培义告诉记者。
丁良翰经常告诫后来也做了医生的儿子和孙子:学医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给老百姓解除痛苦。有一件事丁培义记得很清楚:郭巨有一位病人,患病后去外地医院看了许多次没见效果,便经人介绍找丁良翰就诊,不久就治愈了。该病人很感激,拿出两千元一定要丁良翰收下,被丁良翰婉言谢绝了。丁培义说,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晚上出诊回来后先把手电筒里的电池拿出来,重新换上两节电池。他觉得很奇怪,父亲告诉他,出诊时手电筒里的电池是医院的,国家的东西只能用在工作上;到家后再用手电筒就应该用自己的电池了。
退休后丁良翰每个星期有两天要到三山卫生院义务坐诊。找他看病的人多,他只是象征性地每人收1元钱的挂号费。到了年底,丁良翰把收来的钱都捐给了三山小学。
曾经的患者都记着他
丁良翰去世后,找他看过病的患者都还记着他。北仑第二医院张增康副院长说,57年前,他母亲的脚上长了恶疮,许多医院都看不好,后来找到了当时在三山联合诊所坐诊的丁良翰。“当时诊所没有住院的条件,母亲只能住在诊所的一位医生家里。天冷了,丁医生就从自己家里拿来衣服给母亲穿,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给母亲送一份过来。前后1年时间,开了五六次刀,母亲脚上的疮终于痊愈了。”张增康说,小时候母亲时常在他面前提起丁良翰,使他觉得医生的职业很神圣,最后自己也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
家住北仑柴桥街道四合村的张一忠说,两年前他母亲因脑血管病引起中风,一些医院的医生对他说放弃治疗算了。丁良翰知道这事后,主动上门给他母亲治病,一年多时间到他们家去了几十次,没有收过1分钱。“多亏了丁医生,现在我母亲的精神可好了。”张一忠高兴地说。网名“秋天的菠菜”在论坛里说:“我两岁时脖子上长了一个东西,一直发高烧,听妈妈说当时我的情况很可怕,家里人甚至想放弃治疗了。后来在邻居的劝说下,妈妈翻山越岭把我送到丁医生那里,让我重获了新生。”
退休后,丁良翰就在家里整理自己行医几十年来所碰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去年底,年事已高的丁良翰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之后就一病不起了,今年3月11日与世长辞。当灵车来接丁良翰时,丁良翰老家三山海口村及邻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为他送行。一些平时住在山上的村民,得知消息后也特地下山来为老人送行。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小孩,300多人捧着200多只花圈。人们跟在灵车后面,祝老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