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是利大于弊的。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货紧缩预期。二是有利于稳定资产市场。三是加速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四是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
◆在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一阶段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
一季度我国信贷的放量增长创历史之最。今后我国货币信贷政策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势?就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昨天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要考虑信贷增长的负面影响
易纲认为,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一季度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特别是与国外金融市场相比,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十分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
针对市场关于信贷过快增长的一些担忧,易纲认为,总体而言,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是利大于弊的。“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货紧缩预期。二是有利于稳定资产市场,近期股指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上房价、交易量、交易额也出现回稳迹象。三是加速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将有利于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周期的调整。四是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
同时,易纲也明确指出,在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坚定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易纲指出,央行将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保证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
三是引导商业银行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信贷均衡投放。
四是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五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