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沃海波,36岁,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酸洗分厂副厂长、工程师、高级轧钢工,曾获宝钢集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三等奖、上海市质量技术三等奖、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创业创新“双十佳”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宁波,有一个全国叫响的品牌,叫做“以工人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它的“发源地”在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而沃海波,又是该公司乃至全市惟一连续两次获得操作法冠名权的职工。
1998年9月,当沃海波迈进宝新公司大门时,只是轧钢分厂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但他从未放松过对技术的钻研。3年后,他在当上分厂的技术员时,创新热情终于迸发。
当年企业花2亿元进口了一台轧机,没想到在使用时却遇到技术瓶颈:在轧制宽度由1米切换到4英尺时,因边部轧辊磨损而影响带钢质量,不得不通过换辊来解决。而用于换辊的时间每月至少要损失15小时,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公司的另一台同类型的进口轧机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沃海波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题。
他四处收集资料,每天在现场观察,终于找到了“病根”。敢于向洋设备“叫板”的沃海波与同事一道做了大量试验论证, 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解决办法,既能有效防止辊的拉毛问题,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困扰生产流水线4年之久的顽疾得以破解,每年为公司节能降耗92万元。在2003年宝新公司举行的首届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评比中,作为主创人员,沃海波的名字首次写进了操作法。
此后,沃海波一发而不可收。在宝新公司2005年年底进行的第二届先进操作法评比中,沃海波和同事卓浩共同发明的“轧机板形控制法”脱颖而出,沃海波的名字再次写进了操作法。
沃海波的革新成果何止这些。他提出采用分级沉淀的办法来回收被排入地沟的轧制油,5年来累计减少轧制油1000立方以上,降本增效1400万元;他会同电气工程师进行轧机断带事故的大追踪,发明了国际领先的高精度断带检测法,每年为企业创造了上百万元的隐性效益,并且正准备申报专利……本报记者 汤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