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孙阿五,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油港轮驳分公司普通修船工,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获市首席工人称号,被国务院列入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不久前,世界尖端船舶发动机生产商——日本某公司社长亲自登门,对着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油港轮驳分公司修船工孙阿五深深鞠躬,并亲手递上一幅装帧精美的“感谢状”:“感谢您对我公司重要技术做出重大改进。”
孙阿五现年59岁,他完成自修项目3万多起,由他主持的技术革新为公司创收近千万元。“五一”前夕,他被国务院列入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是宁波市产业工人中唯一一人。
与船舶打了42年交道,孙阿五对公司20多条船舶近50万个零部件了然于心。去年,“宁电1号”轮隔三岔五闹“罢工”,德国厂家的专家来了很多次都无功而返。“土郎中”孙阿五对进口舵浆来了个“开膛破肚”,发现有些齿轮已经脱落,有些齿轮还被牢牢卡在其他摩擦片里面。但换一个进口摩擦片费用昂贵,国内厂商又无法修复,孙阿五始终不泄气,逐字逐句翻阅说明书,把脱落的齿轮一个一个拆离出来又小心翼翼地装回去,离合器终于恢复运转,“洋机器”被孙阿五彻底“降服”。
“洋设备”配件价格昂贵,想到企业每年得为此付出大量外汇,孙阿五心痛不已。公司的大功率全回旋式助泊拖轮的主机几乎都采用日本进口设备,“同样是一个主机缸套,进口的约10万元一只,国产的是5000元。”孙阿五跑遍大小书店,“淘”来许多有关进口缸套的专业类书籍,没日没夜地“啃”,把“洋机器”的性能、原理、构造里里外外都琢磨透了,还把“洋玩艺”和国产缸套放在一起不厌其烦地比较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孙阿五对价值10万元的进口海水泵进行改装,并重新编写使用说明书;2003年,他对拖轮绞缆机的液压马达进行国产化改造,由原来的每台5万多元,改装后每台仅需5000元;2007年,孙阿五针对日本柴油机气缸套、活塞、进排气门等项目进行国产化改造取得成功,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成本151.43万元。
从20世纪70年代起的小修小改,到目前进口备件自修和国产化改造,孙阿五为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从当初的几十万元变成了近千万元,革新技术也经历了无数次质的飞跃。靠着初中生的文化底子,孙阿五闯过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知识更新。本报记者 包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