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返乡民工较大部分仍滞留农村 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稿源: 中国广播网  | 2009-05-06 08:25:35

  农村改革面临深层矛盾和问题 内部贫富分化加速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的背景下,又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资源约束增强。近1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l.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我国中低产田占2/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6%,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9%,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90%的水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6,只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60%。

  四是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种粮比较收益明显下降,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的收益。

  五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一些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及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工业“三废”中许多有害化学物质直接威胁产地环境。

  六是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农产品供求难以自求平衡,一些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断提高,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

  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前景堪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0.1%,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年均6.2%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6∶1,曾缩小到1985年的1.86∶l,2000年扩大到2.79∶l,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3.33∶l。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仅成为“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而且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今后12年年均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5.95%以上。从过去30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看,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78—1984年,年均增长达到16.5%;1985—1988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年均增长4.9%;1989—1991年,年均增长只有1.9%;1992—1996年年均增长5.6%;1997—2000年,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年均增3.7%;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保持了年均6%以上的速度。这是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各项支农补贴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今后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农民增收出现徘徊甚至滑坡,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

  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协调工农、城乡利益关系任重道远

  一是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迄今为止,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成员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

  二是农民土地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农村改革以来,尽管我国一直在探索加强和扩大农民权利的途径,但农村土地制度仍不完善,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缺乏有效保障,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三是农业支持和保护水平低,与财力增长状况不相匹配。2003—2008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7%、9.3%、8.8%、8.4%、8.2%和9.8%。从财政“三农”支出所占比重看,财政支农力度与国家财力的增长状况还不完全匹配。

  四是农村金融改革明显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适合农村特点。微型金融服务业是我国金融服务业中的“短板”,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涉足微型金融服务业。

  五是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有限。农村行路难、饮水不安全、供水难、环境污染难治理等问题仍然突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基本医疗服务城乡差距过大。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社保、农民工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

  六是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尚未形成。城乡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户籍制度抬高了农民工进城的门槛,成为农民工谋求机会公平、待遇平等、权益保障和融入城市社会的最大障碍。

  农村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前,农村平均主义盛行,农民普遍贫困,贫富差距很小。改革开放30年来,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贫富分化趋势加速。目前农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很不规范,解决冲突还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农村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城乡利益关系、农村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解决社会矛盾单靠政府行政动员已经力不从心。

  一是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由于历史和制度上的原因,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缺乏自己的利益代表人,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农民与其他阶层相比,在利益代表和表达机会方面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二是农村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过程看,主要问题是政府力量过于强大,农村社会组织力量过于弱小,社会参与力弱,发挥作用的制度空间狭小。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