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书画鉴定专家黄鼎来甬炮轰鉴宝类节目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5-07 13:30:28

黄鼎(右)在鉴赏书画作品

  中国宁波网讯 “电视节目里的专家很多是有水分的,怎么能全信呢?”昨天下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著名书画鉴赏专家黄鼎应邀来到宁波,出席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鉴宝·收藏论坛”。据悉,此次论坛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庆祝《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推出的“传媒文化周·读者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论坛上,黄鼎对当下具欺骗性的“高仿级”书画进行辨识,还对目前全国各电视台红红火火的鉴宝类节目作出了“批判”。

  “媒体专家”偏重电视效果

  中国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话,“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迈入了空前的收藏和投资高潮阶段。电视荧屏中,专家现场鉴宝的各类节目也受到了广大观众和收藏爱好者的热捧。然而,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收藏市场经营纷杂无序的关注。

  有人质疑鉴宝类节目就“爱找托儿,以次充好,哄抬价格,扰乱收藏市场”,对此,黄鼎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社会上对鉴宝类节目的质疑可以理解。很多时候,出现在电视中的专家是受主办方、出资方牵制的。我本人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黄鼎告诉记者,“曾经有某电视台鉴宝栏目邀请我去当评委,提出要我抬高藏品价格的要求,被我拒绝。对于这类鉴宝节目,收藏者不能偏听,偏信。”黄鼎表示,鉴宝类节目大多不过是娱乐类节目,一些出现在媒体上的专家掺有“水分”。出于节目效果考虑,专家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他的鉴赏眼光更为重要。因此,媒体专家看走眼或受经营者牵制,炒作抬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赝品炒作现象不可忽视

  对于有人慨叹眼下收藏市场上的真品只有5%的说法,黄鼎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若按全国范围计算,包括各种低档的古玩市场,真品率确实不高,但从个体的一些有资质的拍卖行看真品率一般能达到70%-80%。

  不过,赝品、炒作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中是不可忽视的现象。以黄鼎教授在论坛上分析的近现代书画作品为例,造假者的技术“与时俱进”。光造假类型就有“款识替换”、“绝对克隆”、“合制造假”、“偷梁造假”等十余种之多。造假者借助现代化仪器造假,更令收藏者真伪难辨。

  赝品之所以横行,也利用了藏家的心理。有不少收藏者喜欢听故事。往往一件普通仿品,经过卖主的忽悠,包装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赝品便平添了色彩,让收藏者花钱买了个生造的故事,然后还继续流传;有人迷信权威,还有人利用权威,比如某些道德低下或本身水准不高的鉴定师,被利用来欺骗藏家;还有人贪便宜,不法商贩便制造高仿品,伪造来源,引出藏家的贪利心理。

  “按照国际管理,拍卖品是不保真假的。加上我国收藏市场起步晚,相关法律处于真空状态,由此形成收藏市场良莠不齐的状态。随着中国收藏市场的不断扩大,整体前景看好,期望市场向规范化发展。”黄鼎分析说。

  藏家需有一双“慧眼”

  对于收藏爱好者,黄鼎提醒,需要擦亮眼睛。比如在收集书画作品时,收藏者最好带上一位懂行的人做参谋。这个人一定要有丰富的实战和理论经验,对书画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就是平常所说的“实战型专家”。

  另外,参加藏品拍卖时,收藏者要找品牌拍卖公司,与公司签订一份可以无条件退货的协议,为自己上个保险。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