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陆埠镇孔岙村通过实施“喷灌上山”工程,安装了喷灌设施的3000多亩竹笋两用山增效明显,平均每亩减灾增产的效益达400多元。目前,村民要求安装竹笋喷灌的愿望十分强烈。记者昨天从孔岙村获悉,眼下该村已落实计划,准备在明年再安装1000亩,使全村所有竹山都装上喷灌设施。
像孔岙村一样,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坚持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完善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激励,使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和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加工型蔬菜、红枫、水产、家禽、茭白、竹笋、杨梅、茶叶、蜜梨、葡萄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已超过2.7万亩,其中马渚稻米、临山葡萄、河姆渡茭白、泗门蔬菜等13个特色基地被列为宁波市级产业化示范园区。
在马渚稻米基地,记者近日看到,这里随处可见“田成方、苗整齐、基硬化、路横直”的现代田园风光,不仅实现了育苗、插秧、施肥、灌溉、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而且充分体现了农业标准化、农艺科技化、作业机械化、环境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特征。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还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快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在设施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步伐,切实提高了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仅去年一年,全市推广轮作套种等先进适用种植模式达16万亩,其中“稻—瓜—菜”轮作模式4万亩,“豆-菜”轮作模式4.5万亩,果蔬套种模式3万亩;示范推广农牧结合、渔牧结合等套养共养新模式2.2万亩,这些种养模式的创新和推广,不仅使设施农业的综合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设施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亩产效益”。
在此基础上,我市又一方面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用工业化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积极试验和推广水稻轻型栽培、蔬菜多样化增效、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农户运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设备和技术,提升农作物的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水平。目前,全市推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694盏,性诱捕器10375只,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
此外,近年来,我市立足产业实际,结合市场需求,通过财政扶持、示范带动、培训指导等措施,不断加快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全面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到去年底为止,我市已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3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52万千瓦,农机总价值4.2亿元,农机作业收入超过5.5亿元。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呈现出了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渗透,由种植业向养殖和加工业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的可喜变化。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灌、耕、收、植保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均在98%以上,预计今年全市水稻机插秧面积可比2007年翻两番。 (鲁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