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五月九日电(记者陈伊敏)“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香港心理专家警告,一周年对灾区人民来说是一个心理关口,痛苦回忆仍留在心中,要密切留意他们心理状况,给予更多心灵支援。
香港资深情绪治疗师李天华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周年对受灾人民来说,是一个“关口”,随着各界举办回顾及悼念活动增多,一方面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他们仍然被关注,另一方面也容易触动情绪,很可能会刺激到一些未曾治愈的伤口。李天华指出,心灵重建是一项浩大工程,要持续提供支援。他表示,与灾区人民沟通时,要讲究技巧,以免再度伤害。
香港慈善组织灾后心理辅导协会总干事杜永政,曾在灾后多次到四川灾区做义工服务。他说,灾区人民面对新生活需要很大勇气,各方不间断的支持相当重要,尤其是在心灵支援方面。他说,部分受灾民众内心仍隐藏心灵阴霾,外界要尽量关注他们的情绪状况。例如,“灾民”这样的称呼,应该尽量避免在当事人面前使用。若传媒需要采访,不要马上用相机拍摄及盘问。
杜永政还说,文字能让灾区儿童透过重整回忆及经历来抒发情绪,可达到“叙事治疗”的效果。因此该协会特别在四川举行了一项征文比赛,让受灾儿童抒发灾后至今的感想。
一千二百多名来自汶川映秀镇、都江堰市及绵竹市等重灾区的儿童,执笔抒发对亲友、志愿者、同胞的感恩之心,真实记录自己的心声。该协会联同香港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协力及捐助下辑印成书,出版了《感恩的心——四川孩子灾后生命的反思》,摘录了三十一封四川孩子亲手写的信。该书收益会拨捐机构作心理支援服务。
负责编辑该书的港人义工彭碧珊说,在四川接触到部分灾区民众,体会到他们的心灵受创,仿若“情绪堰塞湖”,当忆起逝去亲友时,会失眠并忍不住痛哭,由于灾区的心理支援并未完善,极需展开专业人才培训。
地震发生后,在灾区广为流传的歌曲《感恩的心》,为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及志愿者带来不少安慰及力量。这首歌的词作者、台湾资深音乐填词人陈乐融,近日为《感恩的心——四川孩子灾后生命的反思》一书的出版专程赴港。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想到这首原本为日剧创作的歌曲,在十五年后的今天,在灾区起过安抚激励的作用,“感到奇妙且澎湃”。他说,根据台湾地震的经验,物资支援从来不是最缺乏,精神支援更为重要。爱和希望会带来持续的心灵力量,他希望经历苦难的人,能寻找到心灵重建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