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她把老人当亲人照顾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5-11 10:25:00

图为陈雪梅在照顾老人。(朱和风 摄)

    象山茅洋乡杨家岙村村口的一幢二层农家小楼与周边的农家院宅没有两样,陈旧、普通。但是,这幢小楼和它的主人却被许多人所赞颂。远道赶来的丹城街道的屠先生告诉我们:“陈雪梅是个好人,她照顾我老娘比我们子孙还细心体贴。”

  伸出关爱之手

  说话间,陈雪梅来到我们面前,她拖着长音说:“大家年纪都会大啊,老人的今天等于我们的明天哦,趁我现在身体还硬朗,照顾照顾他们也算积个德啊……”陈雪梅今年57岁,多年来她一直乐于照顾老人,目前她就收养5位非亲非故的老人,家里俨然像个敬老院。

  陈雪梅的老家在象山黄避岙乡新下岙村,多年前嫁到杨家岙村。得知我们采访,当地村民纷纷夸赞起陈雪梅的热心肠。20多年前,陈雪梅在街上遇到一位孤寡老人,听说老人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就把老人接到了家中。丈夫和女儿们嗔怪道,说她路上捡了一个“活宝”,害得亲亲密密的一家人中来了个生人,过日子也夹生了。但陈雪梅铿锵地说:你们也会老的,老了没人照顾,你们怎么过日子?一家人最后只能同意接收这个老人,直到老人平安去世。去年,她家住进了一位高龄且有脚病的老人,烂脚所发出的异味让许多人退避三舍,可陈雪梅坚持每天给老人洗脚,还想方设法采药给她治疗。

  家成了敬老院

  陈雪梅的家不是敬老院,但俨然又像敬老院。现在,她的家里一共收养着5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也有61岁了。这些老人都有儿女,有的也去过敬老院,但他们喜欢到陈雪梅的家里来度晚年。茅洋乡南村的87岁老人郑先生说:“我和妻子来到这里住了好几个月了,雪梅待我们如亲人,睡也睡在同一屋檐下,晚上只要有事,她就爬起来帮我们。”

  陈雪梅为什么对老人特别关爱呢?陈雪梅娓娓道出了个中缘由。十多年前,陈雪梅背井离乡到上海虹口区给老板打工,其间认识了许多老人。老人们对来自象山乡下的她格外照顾,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陈雪梅在虹口区办起了一家饭店,生意蒸蒸日上。几年前,陈雪梅“告老还乡”,但她的敬老情愫就这样埋下了。

  在陈雪梅的床边,搭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老人是茅洋乡屠家园村人,三个儿子都在丹城工作,因为大小便失禁,忙于上班的子女照顾不了她。到了陈雪梅家后,陈雪梅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帮她洗澡,又买来尿不湿垫在老人下身,使老人身上不再有异味。当老人的儿子要求每月付给陈雪梅1000元时,陈雪梅怎么也不肯收,她说她不是为赚钞票的。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她才拿下几百元的搭伙费和购物钱。

  温暖送给老人

  陈雪梅的女儿办企业,丈夫帮女儿干些活,家庭条件不算差,她本该享清福了。如今她却为了老人们忙忙碌碌。对此,儿女们颇有微词。陈雪梅告诉儿女说:我闲着要憋出毛病,照顾老年人,譬如锻炼身体吧。儿女们渐渐认同了母亲的做法,先后搬出这幢楼,让母亲留在这里实现她的“理想”。

  在陈雪梅家的墙壁上,写着“应振杰”三字和一组手机号码,堂前间还堆着许多散发出中药味的木屑片。陈雪梅告诉我们,应振杰是当地一位医生的名字,老人们说不定半夜三更闹病,墙上写着医生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方便她随时求医;那些“木屑片”则是她从山上采来的中药,平日给老人们泡茶喝,还可以给老人洗脚用哩!

  陈雪梅还在屋前屋后搞起了“农庄”,开出几畦地种菜,养着5只鸡、6只鸭,让老人们吃到新鲜的蔬菜和绿色的鸡蛋鸭蛋。当我们赶到她家时,几碗黏稠的红豆粥已端到了5位老人的床前。本报记者 朱和风 王量迪 象山记者站 孙建军 通讯员 金 旭 陈晨露 王巍巍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