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重头戏之一——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投入2100万元,经过近1年的大规模改造后将于本月底重新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310件,分沧海桑田、日出而作、湖居人家和心灵之声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阶段活跃在宁绍地区先民创造的河姆渡文化遗存,展陈内容以河姆渡、田螺山等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主线,涵盖了宁绍地区东部已发现或发掘的各个河姆渡文化重要遗址遗迹与遗物。
恍若穿越“时空隧道”
刚一步入展馆的“沧海桑田”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着入口大门、高5米、形似一座大山裂开两半的地层模型。在灯光的照射下,硕大的地层模型仿佛是从地下涌动而出,直冲屋顶,极具视觉冲击力地占据了序厅的主要位置和绝大部分面积。
就在踏上地层裂缝通道的刹那间,让人顿时产生一种恍若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细瞧两旁地层模型,地层是由4层深浅不同的颜色组成,它们分别代表了叠压着的4个文化层。其中,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300年—56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5600年—60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300年—6500年,第四文化层距今约6500年—7000年。
慢慢前行,忽见地层裂缝中有一道深邃的天光射来,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沧海桑田”场景油画。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幅巨大场景油画因受特定的空间限制,虽然很难远眺其全貌,但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都能观赏到一个个表现恬静、和谐、富饶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片断。
珍贵文物“触手可及”
与原馆窗柜式为主的陈列方式相比,改造后的新馆运用立体布展的手法,尽可能地让一件件珍贵文物敞开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走进“湖居人家”展厅,一排排代表着河姆渡4个文化层的陶器,在通道两旁阶梯形地排列成两大恢宏的矩阵组合。由于这些陶器与参观者之间仅仅隔着一道通透的玻璃围栏,加上光影的应用,使得器物显得富有层次感。
距离这两组陶阵仅几步远的通道下面,是一个设置在地下的地沉式“木构水井”。站在玻璃地板上,可以非常清晰地一览古井内的全貌。进入“心灵之声”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呈倒梯形、通天接地鼎立于展厅中央的透明“通灵柜”,柜内分别放置着代表了河姆渡文化的“双鸟朝阳”、“龟形陶盉”和“漆木筒”三大“镇馆之宝”。这个展厅运用呈倒梯形的透明玻璃独立展柜和地沉式墓葬展示方式等,力求打造整个展厅神秘空灵的环境氛围。
可与先民“互动对话”
新馆在展陈形式上以穿插场景复原,借助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语音导览系统等辅助手段,全面、生动地展示河姆渡先民所创造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如在序厅地层模型裂缝通道两侧,深埋的多媒体映像不仅增强了动感,还暗示了普通的土层中充满内涵、充满活力。新馆还在“心灵之声”展厅起始处布置了一个满幅纱幕投影,让观众在虚幻的影像中体会那无法触摸世界的神秘。
改造后的新馆还在一些展厅设置了数台或可以直接动手搭建干栏式建筑,或能形象直观地看懂7000年前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电脑设备,让观众在与先民的“互动对话”中,体验原始人群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记者王量迪 张 伟 唐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