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鼻子特工"鉴市民投诉的排污企业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5-15 13:37:50

  市民投诉附近企业排放的气体太臭了,可企业自己不承认,环保部门拿仪器去测也测不出来,那么这到底算臭还是不臭?这个其他人说了都不算数,只有市环境监测部门的专业嗅辨员闻了才算数。

  我市部分县(市)区的43位技术人员最近经过“恶臭监测”培训考核,全部获得了嗅辨员资格。加上原有的部分嗅辨员,我市已初步建成了针对全市环境敏感地区的恶臭监测网。

  仪器反应不灵敏,就请鼻子上阵

  昨天,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嗅辨员胡文翔介绍说,恶臭的种类有很多,就单一气体来说,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醚等都是,氨的刺激味就不用说了,三甲胺所散发的臭味往往能在鱼粉加工场所闻到,硫化氢、甲硫醚等则一般来自化工企业;恶臭的来源也比较广泛,除了化工、橡胶、炼油等行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场、酒与酱油之类的酿造厂、豆制品厂等,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散发出较浓的臭味,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恶臭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近几年来,市民就恶臭问题向环保部门投诉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过,仪器一般只能精确分析某些单一成分气体的浓度,而面对复杂的混合臭气却可能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毕竟人的感官往往比很多先进仪器要灵敏,仪器不能代替人的主观感受。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人的鼻子来加以判断。

  执行闻臭任务,不能使用化妆品

  高源去年大学毕业,她刚刚获得了嗅辨员资格。“在执行闻臭任务时,我们连化妆品都不能用呢!就怕化妆品的香味干扰了嗅觉。” 高源说。嗅辨员平时不能抽烟,尽量不喝酒,不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在闻臭前,嗅辨员还得先清洗鼻子。

  记者原来想当然地认为,嗅辨员肯定是到现场去闻臭味的,然后马上作出判断。其实不然。胡文翔说,每次执行任务,必须有6名嗅辨员加1名判定师同时工作,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先由技术人员在现场采集臭气样本,然后取一定量的样本注入空气袋,而判定师实际拿给每位嗅辨员的是3个空气袋,其余两个袋子里装的是普通空气,然后看嗅辨员能否闻出该浓度的臭气……接着,使用更低浓度的空气袋让嗅辨员再闻,如此连续多轮,然后把平均结果与国家标准相比较,看是否超标。

  鼻子鉴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嗅辨员在国外也被称为“闻臭师”,近年来,随着对环保的重视,在国内具有嗅辨员资格的人也逐渐增多。有人形象地称嗅辨员们为“鼻子特工队”,因为他们“追缉城市恶臭”,而且嗅辨员的判定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其确认异味超标,有关部门将依法责令恶臭发生单位进行治理,或者对其实施处罚。

  前不久,舟山某化工企业因臭气排放导致当地群众不满,舟山方面还特意请宁波的嗅辨员前去闻臭。“嗅辨员每年需要执行的任务可能并不多,但每次执行任务,往往都是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事情。”胡文翔说。

  不过,记者不由得为嗅辨员们担心,经常闻臭会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对此,胡文翔说,不会的,因为拿给嗅辨员闻的臭气,一般都被稀释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而且闻的时间很短,因此不会伤害到身体;而且,闻臭只是他们工作中的其中一项,平时做得更多的还是大量的其他环境监测工作,而不是整天呆在实验室闻臭气。  (记者 张海华)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