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张乐鸣:市卫生局局长
访谈背景
尽管看病难的现象比起以前已有所改观,但目前在大医院看病时常要排长队,部分医院住院还要住楼道,到明年,这一现象可基本缓解。
记者:一直以来,市区各大医院基本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医院床位几乎天天爆满,平均住院率超过100%。由于病床紧张,许多医院不得不在走廊临时加床。我市何时才能告别“楼道病房”?
张乐鸣: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群众看病难三年明显改观、五年基本缓解的目标。我市全面启动了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鄞州人民医院迁建、余姚市人民医院迁建、明州医院新建、鄞州第二医院新建、市第六医院扩建五个工程已顺利完成,目前都已投入使用;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市妇儿医院住院楼扩建和位于北仑的新民医院新建项目今年可竣工投入使用;市第一医院和市第二医院扩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到明年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后,可以增加床位4720张,基本缓解看病难的现象。
记者:下一步,在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张乐鸣:目前,全市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97家,社区卫生服务城市覆盖率达100%,农村达95%以上。在继续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到2010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实施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到2010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卫生人员的培训。三是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社区责任医生进社区、进楼道和进家庭工作,让社区责任医生成为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家庭保健医生。
记者:突发疾病或遇到意外伤害时,多数市民的第一反应是打120。但是如果恰巧不在城区,往往需等待较长时间,很可能因此延误病情。在完善宁波急救网络方面有什么举措?
张乐鸣: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2009年市卫生局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全市医疗急救网络初步建立,除老三区外,各县(市)区均开通了120急救分中心,全市急救分站(值班点)达22个,急救服务半径逐步在缩小,日常急救工作基本做到一分钟调度、一分钟出车。但全市院前急救体系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相对滞后,今年将在去年调研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全市院前急救三年建设规划,落实院前急救机构经费投入、人员编制和设备配备,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宁波市急救中心将会尽快迁建,并以此为契机,抓紧储备人力技术资源以满足市民医疗救护需求。加快区域急救机构建设,并按要求设置急救站点,争取偏僻山区和海岛的全覆盖。
(记者 叶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