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一轮改革完成后,中国的投票权有可能升至第二位。当地时间5月13日,IMF日本首席代表小手川大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IMF这一轮改革最早将在2011年完成。2008年4月,IMF决定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对成员国份额进行调整,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的发言权。
符合“发展中”利益
一般IMF成员国认缴资金份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份额越大,在IMF中的投票权也就越大。目前,中国的份额是3.72%,排名第六;美国和日本份额分别为17.09%和6.13%,列前两位。
对此,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向IMF增资是在份额改革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的主要原因。在刚刚结束的G20伦敦峰会上,IMF获得了5000亿美元注资,其中,中国为IMF的增资贡献400亿美元。
“增资IMF符合中国利益,但在细节谈判上,仍需要为自己和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利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进一步指出,中国提升在IMF的投票权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还是切实提高在IMF日常事务中的决定作用”。
根据小手川大助的说法:中国最终获得多少份额,还须看各成员国谈判结果以及中国政府的意愿。而在梅新育看来,中国投票权升至第二位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毕竟这牵涉很多方面问题,也可能影响到不同国家的既得利益”。
功能改革更关键
“其实,中国希望提高在IMF的话语权,主要是为了促进IMF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华民分析指出,当前,IMF的功能更像是一个企业的“工会”,在个别成员国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提供临时资金援助,一旦全部成员国都出现问题,它就变得无能为力了,比如,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
对于增加监督功能,IMF成员国本身也存在着较大分歧:中国政府呼吁IMF增加对美国经济的监管,但这一主张并未得到美国财政部的回应。此外,尽管成员国同意启动经济预警机制,特别要监督宏观经济的关联、跨国溢出效应和系统风险的苗头,但是这个预警机制的具体模型仍有待设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IMF改革不但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更要取消美国的否决权。如果美国仍然主导IMF主要决策,那么即使发展中国家份额有所增加,实质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目前,IMF的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而美国拥有17%的投票权,意味着它是惟一拥有否决权的国家。IMF总裁卡恩曾公开表示,希望将85%的支持率要求降低。他认为,美国的否决权会给IMF的一些决策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