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湾同胞与当地群众一起在河姆渡博物馆前广场同植“同心树”。(记者 李岩宏 摄)
“今天,我们终于见到7000年前先人的遗物了!”昨天上午,50多位来自台湾文化界、经济界和旅游界等民间社团的嘉宾,在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台湾同胞河姆渡寻根之旅”活动上,面对经过大规模改造后,刚刚重新对外开放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示的一件件实物和场景,不约而同地发出阵阵惊叹……
“在这里看到的一切,感觉都非常亲切自然。”郑女士是台湾一家国际集团的副总裁,常年奔波于大陆各地,十分热心两岸的交流和沟通。她说,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而在台湾省,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河姆渡文化遗址所发现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淀了河姆渡文化,这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的丰厚遗产,中华文明同样为海峡两岸的华夏子孙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两岸间的文化渊源提供了佐证。
家在台湾高雄的安先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留美硕士。他说,台湾高山族等土著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哪里来的呢?他个人的看法是,跟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古文化的关系最密切。这些来到台湾的先住民,大概都是从大陆东南沿海来的。台湾是一个海岛,来这里必须要有渡海的能力,所以来的人大部分跟海洋文化有关系,而河姆渡文化的特质之一是海洋文化的特性,追寻他们这些海洋的能力的话,相信,河姆渡文化的海洋特性与台湾高山族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边走、边看、边聊,海峡两岸的人仿佛已在河姆渡找到了共同的归宿……
据负责这次活动的余姚市台办负责人介绍,余姚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河姆渡古越人与台湾原先民有一定的族源关系。近年来,余姚与台湾关系紧密,两地呈现出了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王绍平是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任荣誉理事长的中华国际观光协会负责大陆旅游事务的主委,在“台湾同胞河姆渡寻根之旅”种植“同心树”活动上,西装革履、长相斯文的他,站在人群中特别引人注目。他告诉我们,协会理事长刘宗明十分珍惜这次交流机会,亲自加入了“寻根之旅”。
说话间,正在参加植树活动的刘宗明先生手持铁锹,把王绍平招呼到身边,大声地叮嘱道:“以后,你每年都要带队来这里一次,让更多的台湾人来此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