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超市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包装的粽子。单位里发了几个粽子,老婆也从超市拎回来几个,好歹也算有个过端午的样子。
小时候,我们过端午是不吃粽子的,或者准确地说,是吃不到粽子的。
那时候,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出来的是炒大豆(普通话叫蚕豆)的香味,传出来的是炒大豆的声音。妈妈在灶台上炒,爸爸在灶洞前烧火,我和弟弟在旁边唧唧喳喳地吵,等着大豆炒好后,可以吃个够。
多香的豆啊,这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新豆子晒干后,炒的第一锅豆。这也是我们那时候能吃到的上好的零食。
把豆子抓一大把藏在裤兜里,和弟弟“弹烧豆坞”(我实在不会写这个名称)的游戏,闹得不亦乐乎;把豆子偷偷藏在身上,带到学校去,在下课时,拿出来解馋。
为了过端午,大人们会把刚打下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做成面,在端午节的晚上炒上满满一大盆面让我们吃个够。大人们喝着雄黄酒,讲着白娘子喝雄黄酒而显原型的故事。小孩子则捧着面,还看着堂屋内点燃的麦冬丝做的蚊烟,嗅着好闻的气味,体会着农家无限的乐趣。
也许我们住的地方不是稻区的缘故吧,没有那么的糯米让大人包粽子给我们吃,所以端午节只能吃当地出产的食品,但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喜欢过端午节哦!
现在的农家,再也不炒豆了,再也没有用自己刚做的面粉炒的面吃了,麦冬丝的蚊烟也早被先进的电蚊香代替了。空气中再也闻不到那春花作物带来的麦子,豆子的浓浓的令人心醉的香味了。
唯一多的,就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了。(转载于天一论坛网友 太阳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