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还有很多民俗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5-29 08:22:19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

  又到端午,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端午节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因此,当时的人们把端午日称为“女儿节”。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介绍,现代苏州、湖北、成都等地,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妇女要带着未满周岁的孩子回娘家,称为“躲午”,就是让孩子躲过端午节的邪气。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过端午节这样的民俗节日与过其他法定节日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吃粽子而已。对此,有关民俗学者提醒:过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

  著名民俗学者、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刘德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实践表明,一些民俗节日正在逐渐被淡化。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过清明节就是扫墓,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这些民俗节日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远远没有被挖掘和表现。

  比如,在民间人们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插艾蒿、佩香囊、赛龙舟、饮雄黄酒、挂钟馗像、拴五色丝线、用艾蒿水沐浴等很多习俗,目的是驱邪除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遗憾的是,随着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作为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一些民俗丧失了精神文化内核,还有不少民俗正在走向消亡。

  “几年前,韩国将‘江陵端午祭’成功地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是对我们的最大警示。”刘德谦说。

  端午应是“水上狂欢节”

  今年出现两个“五月初五”

  自古以来,划龙舟是我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说,正因为有了龙舟竞渡,端午节可以说是我国的“水上狂欢节”。

  龙舟竞渡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追赶拯救。之后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陈培爱说,竞渡之习从此盛行于长江南北,并逐渐朝着“水上狂欢节”方向发展。

  陈培爱说,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是端午节作为“水上狂欢节”的有力见证。如唐代诗人张建封所作的《竞渡歌》,紧张热烈的竞渡狂欢气氛跃然纸上:“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古代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但端午会争着出来看龙舟竞渡,唐朝诗人徐夤的《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展示了端午竞渡时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清代朱昆田的《竞渡歌》则描写观众对龙舟竞渡的全身心投入:“人头戢戢如束笋,人声隐隐如飞蚊。”

  陈培爱说,如今,龙舟竞渡不仅成为了国家竞技体育项目,还是一项重要的全民健身活动。每到端午时节,各地不约而同开展划龙舟赛事,热闹狂欢的场面毋庸多言。此外,我国一些地方在端午划龙舟之后,还常常组织水中抓鸭子。

  今年出现两个“五月初五”

  28日是端午佳节。细心的公众会发现,今年有两个农历“五月初五”,即5月28日和6月27日。天文专家介绍说,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恰逢19年一遇的“闰五月”,下一次“闰五月”将会是在2028年。

  据天文专家介绍,中国的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4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今年恰逢农历闰年,又正好是闰五月,因此便有了两个“五月初五”,即民间一些百姓所称的“双端午”。但按照民俗的相关规定,任何一个节日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固定名称、固定习俗和固定日期。端午节应当是阴历第一个五月的“午日”,所以今年只有5月28日才称得上是端午节。(均据新华社)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