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早、最深的浙江,鄞州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继去年夺得全省财政收入第一后,今年一至四月,鄞州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5%,继续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一至四月,外向度高达68.5%的鄞州工业经济增幅同比尽管下滑,但已经逐月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1%。
透过这些指标看鄞州,这个闻名全省的经济强区究竟强在哪里?强在创新!这是记者近日在调查鄞州区域经济发展时的最深感受。
用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寿永年的话来说就是:全区上下多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不懈地走创新之路,坚持不懈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鄞州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了先发优势。
产业创新,培育“榕树型经济”
低成本劳动、低层次产品的制造业,有人称之为“豆芽菜型”经济。这样的经济虽然生长迅速,但根基浅,抗风险能力弱。
本世纪初,“豆芽菜”经济生长条件还十分乐观,鄞州人却看到了潜伏的危机,居安思危,他们选择发展根深体强枝繁的“榕树型”经济: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低成本劳动支撑向科技创新支撑转变。
这意味着,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1999年,鄞州区提出了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为主要目标的“双高”工程;2004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优化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双优”战略。
在“双高”、“双优”战略的指引下,鄞州区企业未雨绸缪,开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创新主导战略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升级必须立足现有的优势和基础。
第一步,将高科技融入传统产业,实现传统行业高新化。
技术改造给传统企业带来了生命力和财富效应。从3年前开始,宁波日月铸造有限公司每年把大部分利润投入到新品开发,100万元的生产设备用200万元的环保设施来配套,铸件耗能大幅下降,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据悉,自“双优”战略实施以来,鄞企每年都要完成上千项技改项目,数百亿元的技改投入全部是“零征地”技改,通过技改,淘汰旧设备20亿元,新增设备投入40亿元。
专利产品开发,让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宁波旭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拉紧器的企业,产品全部销往欧美国家。七年前,在产品不愁销路的时候,公司就组建了研发团队,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几百万元,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先后获国内外授权专利38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专利授权数量快速增长,凸显鄞企自主创新活力,去年全区申请专利3806件,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九成来自企业;实现专利授权1505件,全部来自企业。
第二步,淘汰低效益、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光机电、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新兴工业产业。
去年7月,鄞州区126家污染企业全部退出铸造业!消息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
曾被誉为“中国铸造之乡”的鄞州,为了青山绿水,为了可持续发展,壮士断腕:拿出约1亿多元补贴资金,用政策“倒逼”,鼓励铸造企业或改造升级,或关闭转产。由此,鄞州每年减少1.2亿元财政收入。但鄞州人算的是大账:这些铸造企业占有的资源让出来后进行优化配置,发展新兴产业,最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去年,“东蓝数码”在伦敦成功上市,成为宁波市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水木动画”被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设立为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又一亮点。在其他产业增速全面放缓的情况下,鄞州区去年软件产业实现总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79%,为全市最高。
目前,鄞州区科技综合实力全省第二,科技进步水平全省第一。到去年年底,鄞州区有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2家,占全市总量的30%。
统计显示,7年前,在鄞州工业经济总量中,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比重还占据着“半壁江山”;7年后,传统产业比重下降到了四分之一,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高新产业的产值则提高到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产业产值比重更是达到44%。
鄞州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从服装轻纺等传统块状经济到高新产业为主导的创新集群的全面转型。
巧合的是,也是在7年前,鄞州区撤县建区,市领导向他们提出了财政收入追萧山、超萧山的目标,以当时的财力,连很多鄞州人自己也不敢相信;7年的努力,鄞州人迎头赶上:2008年,鄞州财政收入达到133.7亿元,同比增长23.8%,首次跃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今年一至四月,鄞州财政一般预算继续在高位增长,继续领跑全省。
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面前,鄞州企业表现出超强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来源于根深体强枝繁的“榕树型”经济。
市场创新,打造都市经济
从传统的农业大县,到宁波中心城区,鄞州融入都市经济的每一个步伐,都是市场创新的结果,也是鄞州经济转型升级的烙印。
坚持品牌营销。此次金融危机中,实体经济中表现最强抗跌性并逆市上扬的是品牌型企业。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
“雅戈尔”、“杉杉”、“奥克斯”、“广博”、“欧琳”、“利时”……当你历数宁波知名品牌的时候,你也许不得不一再提及鄞州的企业。的确,在从“制造”向“创造”迈进的道路上,以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理念,已成为鄞州企业家的共识。
利用品牌构建市场,“广博”成为典范。品牌化发展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市场机遇,尽管价格比国内其他产品高出15%至35%,但不影响“广博”成为国内纸制品文具出口的最大品牌。通过发展自主品牌,“广博”与STA-PLE、迪斯尼等全球文具供应商保持着稳定的合作。
最新数据表明,鄞州工业企业注册商标已超过50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8件、省著名商标63件、市知名商标27件,同时还拥有17个中国名牌产品、59个省名牌产品和131个市名牌产品。
开拓营销渠道。既要会做产品,更要会卖产品。去年,通过收购、参股形式,“雅戈尔”与国外品牌合作,在美国拓展了营销渠道。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说:“集团不一定完全靠自己去建立国际销售通道,完全可以借助海外的销售力量去打响雅戈尔的品牌。”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大部分企业退回国内市场的时候,鄞州的一些企业却不退反进。前不久,宁波国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公司已与美国印第安娜波利斯市签订合作协议,投资百万美元在当地设立北美营运中心。公司董事长周波认为:“危机中充满商机。现在美国仓库、办公楼的租金便宜了30%以上,商务成本和税收也大大降低,如果你眼光放长远的话,的确是投资的好时机。”国泰科技的北美营运中心将于下月投入运作,预计第一年的销售额可突破1亿美元。
培育消费市场。2002年以前,鄞州的商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新江厦,鄞州人消费不得不“进城”。2002年撤县建区之后,打造“鄞州新城”便成为区委、区政府的战略举措。
梦想从万达商业广场起飞。以万达商圈为代表的商业群迅速崛起,集聚了沃尔玛、百安居等商业巨头,电玩、电影、卡拉OK等娱乐场所,星巴克、必胜客等咖啡和美食店,总营业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2008年,三产增幅达28%,占财政收入总额的36%。
“这里日均人流量保持在6万人左右,日均销售额300万元左右。去年销售额12亿元。”鄞州区商贸局相关人员介绍说。
商圈的形成,催旺了南部新城的人气。这儿的新建小区平均入住率已达82.4%,楼宇经济发展也日新月异,涌现了税收亿元楼2个。
而梦想还在继续。去年,鄞州决定推进新城区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南部商务区、万达商圈、BEST广场、长丰、潘火、石碶、慧丰、中兴河湿地、奉化江畔高档居住区、陈婆渡等十大特色功能区块。据初步估算,今后3年至5年,鄞州将投资200亿元推动这十个特色功能区块建设,预计拉动全社会投资超过800亿元。
最近几年,鄞州服务业增加值年递增速度一直领先于工业,最高增幅超过20%,最低也在15%以上。鄞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长。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形势中,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分之一以上。
如今,鄞州新城区崛起在宁波南部。这个新兴的都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政策创新,激发“鄞州活力”
牛年伊始,鄞州区政府便给企业派发了技改“大红包”,共有163家企业的163个项目获得区政府的重奖,奖励金额共计5000万元,为历年之最。
和以往相比,这次技改奖励门槛有所降低,许多小企业第一次享受到了政府的技改贴息政策。横街镇的宁波大特锁业有限公司去年投入200多万元购买生产设备,依靠这项技改,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为此,公司得到了十多万元的奖励。领到奖金后,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困难时期接到这笔钱,让企业信心倍增。
每一次危机,都是对政府政策创新能力的考验。
去年8月1日,《鄞州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干补充意见》出台,《意见》共有23条,涉及融资、技改、引才等紧连企业命运的八大方面。
“工业23条”覆盖范围广,奖励门槛低,好似一股暖流,汇向全区2万余家工业企业,被誉为“最具创新的雪中送炭”。
从那以后,鄞州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陆续出台了扶持措施。这些措施,被区委副书记、区长薛维海形象地称为“加、减、乘、除”。
“加”,就是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以金融创新缓解资金紧张的难题。区委、区政府还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意在鼓励银行为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发放“救命贷款”,在放贷过程中,政府适度分担贷款风险。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杨奇伦说,这种鼓励银行放贷的政策,在全省是一次创新。
“减”,主要是减轻企业的负担。去年7月,鄞州区率先在全省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半年时间共减轻企业负担1870万元。据区财税部门透露,去年鄞州区减税减费约13亿元,惠及全区1.6万家民营企业。
“乘”,就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科技进步,抓住这个机会,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品牌含量。仅今年,区财政就安排5.4亿元支持经济发展,重点扶持工业技改、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除”,就是要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淘汰落后的产能,特别是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消耗型的产能、产品。
事实上,“23条”也好,“加、减、乘、除”也罢,这些政策都是鄞州区委、区政府“双高”、“双优”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
在鄞州,“双高”、“双优”战略持续近十年不变。朝着这个方向,政府一次次未雨绸缪,一次次早行动、早部署,引导着鄞州经济健康发展,激发着企业焕发你争我赶的活力。
坚持品牌营销。此次金融危机中,实体经济中表现最强抗跌性并逆市上扬的是品牌型企业。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
“雅戈尔”、“杉杉”、“奥克斯”、“广博”、“欧琳”、“利时”……当你历数宁波知名品牌的时候,你也许不得不一再提及鄞州的企业。的确,在从“制造”向“创造”迈进的道路上,以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理念,已成为鄞州企业家的共识。
利用品牌构建市场,“广博”成为典范。品牌化发展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市场机遇,尽管价格比国内其他产品高出15%至35%,但不影响“广博”成为国内纸制品文具出口的最大品牌。通过发展自主品牌,“广博”与STA-PLE、迪斯尼等全球文具供应商保持着稳定的合作。
最新数据表明,鄞州工业企业注册商标已超过50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68件、省著名商标63件、市知名商标27件,同时还拥有17个中国名牌产品、59个省名牌产品和131个市名牌产品。
开拓营销渠道。既要会做产品,更要会卖产品。去年,通过收购、参股形式,“雅戈尔”与国外品牌合作,在美国拓展了营销渠道。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说:“集团不一定完全靠自己去建立国际销售通道,完全可以借助海外的销售力量去打响雅戈尔的品牌。”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大部分企业退回国内市场的时候,鄞州的一些企业却不退反进。前不久,宁波国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公司已与美国印第安娜波利斯市签订合作协议,投资百万美元在当地设立北美营运中心。公司董事长周波认为:“危机中充满商机。现在美国仓库、办公楼的租金便宜了30%以上,商务成本和税收也大大降低,如果你眼光放长远的话,的确是投资的好时机。”国泰科技的北美营运中心将于下月投入运作,预计第一年的销售额可突破1亿美元。
培育消费市场。2002年以前,鄞州的商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新江厦,鄞州人消费不得不“进城”。2002年撤县建区之后,打造“鄞州新城”便成为区委、区政府的战略举措。
梦想从万达商业广场起飞。以万达商圈为代表的商业群迅速崛起,集聚了沃尔玛、百安居等商业巨头,电玩、电影、卡拉OK等娱乐场所,星巴克、必胜客等咖啡和美食店,总营业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2008年,三产增幅达28%,占财政收入总额的36%。
“这里日均人流量保持在6万人左右,日均销售额300万元左右。去年销售额12亿元。”鄞州区商贸局相关人员介绍说。
商圈的形成,催旺了南部新城的人气。这儿的新建小区平均入住率已达82.4%,楼宇经济发展也日新月异,涌现了税收亿元楼2个。
而梦想还在继续。去年,鄞州决定推进新城区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南部商务区、万达商圈、BEST广场、长丰、潘火、石碶、慧丰、中兴河湿地、奉化江畔高档居住区、陈婆渡等十大特色功能区块。据初步估算,今后3年至5年,鄞州将投资200亿元推动这十个特色功能区块建设,预计拉动全社会投资超过800亿元。
最近几年,鄞州服务业增加值年递增速度一直领先于工业,最高增幅超过20%,最低也在15%以上。鄞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长。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形势中,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分之一以上。
如今,鄞州新城区崛起在宁波南部。这个新兴的都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政策创新,激发“鄞州活力”
牛年伊始,鄞州区政府便给企业派发了技改“大红包”,共有163家企业的163个项目获得区政府的重奖,奖励金额共计5000万元,为历年之最。
和以往相比,这次技改奖励门槛有所降低,许多小企业第一次享受到了政府的技改贴息政策。横街镇的宁波大特锁业有限公司去年投入200多万元购买生产设备,依靠这项技改,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为此,公司得到了十多万元的奖励。领到奖金后,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困难时期接到这笔钱,让企业信心倍增。
每一次危机,都是对政府政策创新能力的考验。
去年8月1日,《鄞州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干补充意见》出台,《意见》共有23条,涉及融资、技改、引才等紧连企业命运的八大方面。
“工业23条”覆盖范围广,奖励门槛低,好似一股暖流,汇向全区2万余家工业企业,被誉为“最具创新的雪中送炭”。
从那以后,鄞州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陆续出台了扶持措施。这些措施,被区委副书记、区长薛维海形象地称为“加、减、乘、除”。
“加”,就是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以金融创新缓解资金紧张的难题。区委、区政府还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意在鼓励银行为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发放“救命贷款”,在放贷过程中,政府适度分担贷款风险。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杨奇伦说,这种鼓励银行放贷的政策,在全省是一次创新。
“减”,主要是减轻企业的负担。去年7月,鄞州区率先在全省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半年时间共减轻企业负担1870万元。据区财税部门透露,去年鄞州区减税减费约13亿元,惠及全区1.6万家民营企业。
“乘”,就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科技进步,抓住这个机会,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品牌含量。仅今年,区财政就安排5.4亿元支持经济发展,重点扶持工业技改、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除”,就是要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淘汰落后的产能,特别是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消耗型的产能、产品。
事实上,“23条”也好,“加、减、乘、除”也罢,这些政策都是鄞州区委、区政府“双高”、“双优”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
在鄞州,“双高”、“双优”战略持续近十年不变。朝着这个方向,政府一次次未雨绸缪,一次次早行动、早部署,引导着鄞州经济健康发展,激发着企业焕发你争我赶的活力。本报记者 唐慧卿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本报记者 唐慧卿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本报记者 唐慧卿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