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非法吸储1.8亿能量何来?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6-04 08:23:41

  李某称可以1.5分到3分的月利息借钱,本金随时可取;听说“钱放在他那里,回报高风险小”,而且“为人不错”,于是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纷纷送钱上门

  ■《宁波金诚担保经营人涉嫌非法吸储1.8亿被起诉》后续

  中国宁波网讯 拥有11家公司的李某不是第一个倒在资金问题上的商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只是连锁反应中的一环。

  为了弥补生意上的亏损,李某用低进高出的手法,吸收了上亿元的民间资本,再借出去从中赚取差价。但随着几笔大的债权落空,他的资金终于转不动了(本报5月23日曾作报道)。

  近日,李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即将在鄞州法院受审。这几天,到鄞州法院登记的债权人逐渐增多。因为涉及的债权人众多,登记将持续一段时间。

  凌晨走进公安局自首

  去年10月28日零点左右,一名47岁的中年男子走进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1个月前,这名曾经身家上亿的鄞州籍香港商人已经知道自己资不抵债,为了对上门催债的债权人有个交代,他选择了投案自首。

  他是宁波金诚担保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的实际经营人李某。不到一天,关于李某投案的消息就在债权人之间传开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向警方报案的人没断过。

  58岁的屠女士是最早获得消息的债主之一,当初在诱人条件下,她把房子抵押贷款了80多万元,将其中的80万借给了李某。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屠女士就带着证据赶到公安局。

  屠女士这样的个人债权人一共有百余名,有个体老板、普通职工、医生、律师、公务员,绝大部分人都拿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此外还包括18家单位债权人。借款的金额从几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共计1.8亿余元。其中的大多数人李某都不认识。

  为什么会走这一步?

  借钱是从2007年开始。为什么要借?李某说,最初是因为他的金诚担保有限公司为他人担保时,亏了近3000万元。“为了补平亏损,没有办法了,开始借钱。”

  李某说,他告诉朋友,他愿意以1.5分到3分的月利息借钱,借款可由他实际控制的几家实业公司担保。朋友又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这个利息高出银行同期利息数倍,而且借钱时,李某还允诺,只要债权人需要,本金随时可取。

  当然,在借钱时,李某并没有告诉债权人,这些钱是用来填补亏空的。不少债权人最终获得的信息是,李某公司的形势很好,他需要钱扩大企业,把钱放在李某那里,回报高风险小。于是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愿意借给他钱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李某手里就积累了大笔资金。有了钱,他把资金以30%~60%的不等年息放出去,打算用差价补亏损。“自那开始,就越借越多,以至于无法收场。”

  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借钱?

  百余名债权人中有不少人拿出了全部身家,有些人和李某并不认识,之所以敢冒如此风险,除了利益驱动,同时也有部分源自对李某个人的评价,虽然这个评价在李某投案后已经大相径庭。

  记者了解到,在报案时,很多受害人在讲述自己借钱经过时,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愿意借钱?

  一名债权人曾在借款前,专程到李某名下的一家医药工程公司考察过,“感觉他公司可以,人也还比较稳,就把钱借给了他。”事后该债权人在报案时说。

  说这样话的不止一人,就连李某本人也说,之所以以他本人名义的借款比较多,以他公司名义的借款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出借人相信他的比较多,知道他实业办得比较好。

  那么影响债权人作出重要决定的评价从何而来?经营一家车辆部件公司的吴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他借钱给李某的经过。

  吴先生一共借给了李某1500万元,而在此之前,他和李某素昧平生。“他老婆和我老婆关系一度比较好,常在一起搓麻将、旅游。一次旅游回来,他老婆对我老婆说,李某开担保公司的,想向我借点钱,还说李某企业不错,很大,政府也比较支持。说了这话不久,李某就带着他老婆、财务、出纳到我这里来了。他们给我看了企业的资产报表、他个人和企业取得的各种荣誉‘光环’,告诉我他公司的盈利额是多少,在本地的关系网络如何,还说了他的为人,总之,说得很好,我相信了。”

  吴先生说,后来他决定借款1500万元,但办手续那天,李某到他公司来拿出了一叠空白的借款合同,这架势当时就让他心里一咯噔。按照吴先生的想法,如果仅仅只是正常的资金周转,应该借款次数有限,事先不会准备一叠的空白借条,“但已经来不及了,我的钱之前已经打入了李某提供的账户。”

  事后,吴先生在圈内打听了一下,发现李某借了很多人的钱,经营能力并不像其自己说得那么好,而且给他看的资金报表也不是从银行拿出来。借款到期后,他向李某追债,当初“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还”的承诺,李某表示兑现不了,只还了500万元,剩下的钱拖到现在。

  “走‘家属路线’是很高明的手段。”吴先生说,但事已至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考虑怎么把损失减到最低。

  他也有很多钱收不回来

  去年10月28日,李某向警方投案后,在接受警方第一次讯问时,说出几个仍欠着他钱的债务人的名字。其中几个人名记者听起来极为耳熟。

  债务人之一王伟,去年7月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警方刑拘,此前,关于他和中国粮油第一案的报道一度见诸各大媒体头条。在报道里,王伟被描述成“盗卖10亿元粮油”的关键性人物。王伟和李某通过王伟的同学认识,认识后,他向李某借款2000万元,本金至今未还。

  债务人丰先生,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去年10月8日,本报报道了鄞州洞桥一女企业主洪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000万元,因无力偿还而投案自首的事情,丰先生曾告诉记者,他是洪某案的最深的受害人之一,他一共借给了洪某1000多万。而这1000多万中有700万元是从李某处借去的。

  李某投案后,他的另一名债务人孙某也因同样的罪名被警方刑拘。

  由此可见李某资金链断裂的一个很粗略轨迹:第一手的债务人还不出中间债权人(同时也是债务人)的钱,导致中间债权人不能如期归还李某的钱,李某资金出现窟窿,无力支付他的债权人本金及高额利息,形成恶性循环后资金链条崩塌。

  “李某有些资产还是好的,但也被这件事拖了进去。”一名知情人谈起李某有些惋惜。

  昨天,记者试图采访李某家人,但没能联系上。后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李某的代理律师浙江红邦律师事务所主任蔡祖红律师,蔡律师考虑良久,谨慎地说了两句话,“我们正在对李某有关联的资产进行整理,为的是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东南商报记者 胡珊

  通讯员 马晓 陈雷

【编辑: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