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寻访马友友"生命之根"——家谱发现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6-12 07:46:36

2005年马友友在宁波大剧院演出后,乡亲们上台献花,表达祝贺和祝福。

马氏宗谱。

西门外马家祠堂遗址。

  1

  大洋彼岸的来电

  今年3月上旬的一天,我市文化人士王重光家中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是从美国纽约打来的,听声音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华语讲得不错。他声称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叫郭新亮,专门负责对中国广播事务。他说是从互联网找到王重光,知道王先生对大提琴家马友友有一定的研究,并通过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探询到联系电话的。来电的目的是,为了拍摄马友友的纪录片,请王重光协助在宁波寻找马友友祖先的历史遗迹。4月初,再次来电,要求帮助查找马氏宗谱。

  原来,计划拍摄马友友纪录片的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制片人是Sue Williams,她拍摄过大量有关中国的纪录片。总制片人是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Skip Gate先生。PBS在去年已拍摄过《马友友在非洲》,今年计划拍摄《马友友在亚洲》。美国方面千方百计寻找马友友家谱,目的是要找到更多“马友友祖先的历史故事”,为拍摄纪录片提供历史证据和原始资料。

  此外,郭新亮还介绍了一位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全球最大的家谱中心的专家陈李行远女士与王重光联系,共同协助寻找马氏宗谱。据她掌握的信息,马氏家谱在天一阁有两种,在鄞州民间还有另外两种。

  寻访马友友家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为何要找王重光?这里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且与美国人有关。

  1942年,美国杜立特将军率领的16架轰炸机从逼近日本领海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成功空袭了日本东京。然后,按计划西飞中国的衢州机场降落,却因机场导航设备出现故障、燃油不足,美机迫降或坠毁于浙赣上空和宁波沿海的象山港两岸。其中1架迫降于鄞州咸祥,5名美国飞行员获当地军民营救,最后返回美国。杜立特空袭东京是中美双方在太平洋战场上直接配合、共同战斗的典型战例,中国人民配合支援早已传为历史佳话。

  1995年的春天,王重光在咸祥退休教师金昱昱的陪同下,专程沿着当年美国飞行员逃生的路线实地踏访。走到人迹罕至的黄牛岭时,在路边发现了两座古墓。金昱昱说,那是马友友祖父和曾祖父的坟茔。哪个马友友?就是拉大提琴的那个马友友!原来是一位享誉全球的音乐家的祖墓,但宁波人却少有人知道。这件事,王重光一直记在心头。

  2002年,当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一周年时,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纪念活动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隆重举行,王重光从电视上看到了纪念活动上深情演奏莫扎持《安魂曲》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心头又是一震。但在当时,许多人根本不知道马友友是阿拉宁波人,不知道阿拉宁波还出过这样一位闻名于世的大提琴家,而且马友友每年在世界各地演奏上百场,却从没有踏上过故乡的土地,还没有在故乡宁波演奏过。

  王重光坐不住了,他联络了多位热心人士,发起了一场研究马友友、邀请马友友返乡的民间文化活动。他们一次次探访马氏故里,将调查采访所得资料汇编成《月是故乡明——寻访马友友先生》的书册,带往大洋彼岸,通过各种途径,“传语远游人,归期定也未?”

  宁波乡亲的邀请活动持续了三年,乡亲们还临时成立了“宁波市欢迎马友友乡长返乡献艺筹委会”的民间团体。到了2005年初,马友友赴甬演奏之事,正式定下来了。11月11日,马友友在刚过五十岁生日时,第一次回到了家乡,同来的还有他年迈的姑姑马孝骎和姐姐马友乘。次日的《浙江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报导了马友友在甬举办个人音乐会的消息,标题是《游子琴声倾动父老》。演奏会后,马友友还专程到黄牛岭祭祖。如美联社电讯称,宁波之行,是马友友生命的寻根之旅。

  鉴于国内还没有一本关于介绍马友友的专著,因此,王重光抱病坚持创作,终于在2007年与鲍正梁、王桂林、陈炯玮合作完成了《马友友琴系故土》一书。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傅丹在序言中称该书,“用宁波人观照世界的文化目光,解读主人公波澜壮阔、自强不息的传奇人生,乃至他那爱国爱乡和国际人文主义的崇高情怀。”

  2

  宗谱在宋家漕村发现

  在与大洋彼岸的几番通话、多次邮件往来之后,王重光深知寻找马友友家谱的重要意义。但如果到天一阁去查找,那里藏书汗牛充栋,查找起来如大海捞针。马氏宗谱之多不可胜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王重光打电话告知在咸祥的金昱昱先生。他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当地人一直传言,咸祥的马家是从宁波“西门外马家”迁徙过去的,两年前马氏后裔曾到西门外查找,可惜无功而返。是否再次去西门外寻访?

  金昱昱又联系了高桥镇业余文保员傅瑞庭,了解到“西门外马家”有三个自然村落,称后马、前马、中马,现在属于宋家漕村。4月中旬的一天,金昱昱、潘兆丰、马友昆等从咸祥出发到高桥,与傅瑞庭会合后,一齐到后马老年协会,向当地老人调查询问。一位叫马友德的81岁老人应道:马氏家谱在。于是,他把一行人带到马家堂檐,在里面的一个木橱里存放着几个木盒,家谱就在那里!

  这一名为《罂湖马氏宗谱》的家谱共10卷。从木盒里一本本拿出来细心翻看,家谱为活字木刻本,有几卷保存完好,有几卷已经发霉毁坏。根据家谱上的记载,这是1947年所修,在首篇序中说明,马氏先祖可以追溯到“汉之南郡太守长公”,“鄞之西郊马氏,始于扶风,显于开封,望于后来茅山。”而后马的这一系马氏最初是从宋高宗南渡时迁到鄞州的。宗谱旧序中还发现有清代史学大学、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为其所作的谱序。民国三十六年续修宗谱时,马友友父亲、叔叔共同捐资100万圆以助。

  据马氏宗谱上记载,马氏最后六代人的排行先后是:德——永——昌——孝——友——秉。清道光年间,马德章、马德才迁往“盐场”(即现在的咸祥),他们就是现在咸二村马家的高祖,到马友友这一辈,是第五代了。迁到咸二村的马氏,先是磨剪刀、铲菜刀的小手工业者,后来开打铁铺,到马友友祖父马明扬时,已实现了由手工业者向商业经营者的转型,马家已是名门望族。

  更为重要的是,家谱里有马友友父亲马孝骏的记载:“生于宣统三年辛亥七月十一日戌时,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士,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而王重光等人于2007年编写出版的《马友友琴系故土》一书中,收录了《马氏宗谱》片断,是根据咸二村马氏后人在文革中毁掉的家谱中抄录的部分而来,与这本马氏家谱里的记载一致。

  3

  美国宗谱专家抵甬城

  近日,记者在王重光的陪同下,到高桥镇的宋家漕村走访,看到了暂时摆放在村办楼里的马氏宗谱。宗谱所记的“马家祠堂”,虽然已因火灾被废,但遗址尚存,绿油油的蔺草地中,有一处用砖瓦围砌的空地,墙外芦苇杂生。遗址的荒草丛中,还有一些残损的墓碑淹没其中。据村干部马孝法介绍,这里以前有厢房、庭院,还有戏台,曾经做过小学,围墙边的空地成为小学的操场。后来,这里办过五金厂,一场大火将祠堂烧毁。宗谱上说,马氏发迹于中塘河宝稼桥南北两岸。现在,中塘河依然日夜向东流去,河上仍架有宝稼桥。

  王重光将此好消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时时关注寻找家谱进展的郭新亮。4月27日,宗谱专家陈李行远女士从美国飞抵宁波,她是受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派遣专程来甬考证刚刚发现的《罂湖马氏宗谱》的。

  陈李行远女士到宁波后,先后于4月29日、4月30日、5月4日三次前往宋家漕村和天一阁查阅宗谱。她工作一丝不苟,白天仔细阅读《马氏宗谱》,边阅读边拍照,晚上将查阅所得发往美国。陈李行远女士还到咸祥马家祖居、黄牛岭马友友祖坟实地考察。经过几天的考证,她的见解与当地文化人士不谋而合。

  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罂湖马氏宗谱》,已是脆弱不堪,岌岌可危。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鄞州区文联和宋家漕村共同投入,联手行动,对宗谱紧急采取数字化处理。“五一”节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完成了电脑输入、光盘刻录和影印本制作,以利于今后的查阅、检索和学术研究,宗谱原本也得到了妥善保护。

  4

  马氏宗谱的意义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凡有国有家者,史与谱不可或缺,所谓“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慎终追远,承先启后。”躲过了历史上的诸多劫难,幸存下来的《罂湖马氏宗谱》弥足珍贵。

  据马友德、马春阳等老人介绍,保存在四只木盒内的宗谱,原本束之高阁,后人在建房砌墙时,无意间包进墙壁之中,“文革”风暴横扫“四旧”时,被人遗忘了。若干年后,雨过天晴,宗谱再现人间,族人视为神明,祭祀供奉。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大洋彼岸的需求,因为文化人士的孜孜以求,因为几位热衷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老人不辞辛劳地奔走查访,马氏宗谱——记载着“世界第一大提琴手”马友友父亲、祖父、曾父、高祖的《罂湖马氏宗谱》,终于被世人发现了!消息很快通过互联网传至PBS公司,正在热切期盼、翘首以待的美方制片人异常振奋。

  《马氏宗谱》的发现,可以有力地证明马友友的家乡在宁波,也为马友友寻到了“生命之根”,就如当年船王包玉刚先生在天一阁寻到家谱一样,令人兴奋。同时,咸二村马氏的起源得到进一步确认,这对于马友友这样的世界级文化名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

  据家谱记载,马家有过不少辉煌的历史,出过在吏部、兵部当官的人,可以称得上是甬上望族。这样的祖先一定有许多故事可讲,这为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拍摄传记片提供了实证史料和素材,因为传记片的基础在于史实,构思和创作离不开史料依据。

  据悉,今年7月,马友友纪录片将在宁波拍摄,这将有助于世界了解宁波。

  5

  能请他担当宁波形象大使吗

  马友友195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其父马孝骏是一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移居巴黎。马友友3岁随父亲练琴,4岁时已能演奏巴赫的组曲。1961年,未满6岁的马友友在巴黎大学首次举办演奏会便一举成名。以后马友友随家人移居美国,21岁毕业于哈佛大学,开始职业音乐家生涯。至今,马友友已出版50余张个人专辑,15次荣获“格莱美”大奖,是享誉全球乐坛的传奇人物。他经常出席白宫宴会,美国总统每次预留给华人艺术家的三个座位中必有其一。近年来,马友友还走出音乐天地,投身美国华人事务,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他与陈香梅、贝聿铭等著名华人发起组织的精英社团“百人会”,影响广泛深远。1999年2月10日,被纽约市宣布为“马友友日”,该市的49街被命名为“马友友街”。2002年,亚洲之旅从上海启程,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音乐会,马友友与赖斯同台演奏。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他美国国家艺术勋章。2004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他当选为“荣誉艺术家”。2005年踏上亚洲巡回演出之行,12月,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特邀马友友现场演奏……

  最近,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宁波市向社会广泛征集城市形象口号。鄞州区政协主席唐军认为,宁波不但要评选出城市形象、主题口号,下一步还要评选出城市形象大使。他觉得,故乡在鄞州的马友友,是一位旅美华裔大提琴家、享誉世界乐坛的艺术巨星,如果让马友友担任宁波的城市形象大使,可以借助他的世界声誉和影响,加快“让世界了解宁波,让宁波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编辑: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