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年轻姑娘熊璐原来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去年7月她应聘当上了海曙区西门街道新高社区的就业项目经理人。不到一年时间,她采用个性化帮扶的方式帮助2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在昨日召开的海曙区深化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研讨会上,该区的109名就业项目经理人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
所谓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就是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具体项目来系统组织实施,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就业项目经理人,集中使用就业资源,对每一名工作对象设计个性化就业方案,并进行全程跟踪直至稳定就业的一种就业服务新模式。
为破解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2006年9月,海曙区从新西兰等地引进了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并首先在月湖街道的7个社区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初步建立了“零距离、全覆盖、个性化、全程式”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08年全区共挖掘就业岗位14308个,比制度实施前的2006年增加了143%;2008年全区10790名失业人员和661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99%和88%。
昨天,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的领导和专家云集甬城,对海曙区首创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一致认为海曙区实施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创造了一种就业服务新模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动实践,为我国促进劳动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也是“浙江经验”在就业领域中的又一新亮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副市长徐明夫、科技部研究员刘琦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贡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国益参加了研讨会。(记者汤碧琴 海曙记者站许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