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6岁孩子拿了妈妈200元钱去捐款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6-13 10:23:27
    中国宁波网讯 6岁的儿子,从妈妈皮夹里偷拿了200元钱,只为了到幼儿园去捐款。素来很乖的孩子的这个行为深深刺痛了父母亲的心。捐款帮助他人,原本的善举为何变了味?一名网友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到了网络论坛上,这个消息很快引起了诸多年轻父母的共鸣。

  昨天,天一论坛上的亲亲宝贝专栏里,一则帖子引起了很多年轻父母的热议。这是一位叫“甜甜小饼”的网友所发布的帖子,帖子中讲述,她的儿子悄悄从她钱包内拿走了200元,原因是为了去幼儿园捐款,因为要捐的数目太多,不敢和家长说,只得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甜甜小饼”的无奈和痛心让许多年轻父母感同身受。网友“一个老丁头”跟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记得孩子还在幼儿园小小班的时候,老师鼓励小朋友捐款。那时儿子还不认识钱的面额。他回来说,老师说捐一张红色的就可以了。结果,儿子非要从我钱包里挑走一张百元的才罢休。”网友“夏之蓝”则叹息,“女儿所在的班级也刚捐过,班长捐得最多,这说明了什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个个档次都划分得一清二楚,谁敢不听?”

  在记者一一进行联系后,跟帖的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讲出孩子所在的学校或者幼儿园,在站内短信中,不少家长都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让还不会赚钱的孩子捐款,这是不是恰当?

  一些家长觉得,让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也捐款,这是畸形的献爱心,这么小的孩子,根本没有金钱概念,容易被误导,同时,如果让孩子以为,献爱心就是捐款,捐得越多越是有爱心,这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宁波大学任教的周嵘老师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观点:孩子本身,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经济来源,过多参与捐款活动并不合适。周老师同时表示,每次捐款,总是会有学生在自尊心引导或家长的影响下和同学进行攀比,特别是一些低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这样的风气着实要不得。

  在市区一所中学任教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实际操作中,也不乏有部分老师为了提高班级捐款额度设定学生捐款的最低数,或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多捐。即使是她本人,也曾因为学校的一次捐款数排名而不得不暗示学生多捐。

  刘老师觉得:“学生捐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无私的爱心。老师和家长在鼓励学生时,都应该把重点放在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方式上,而不是让孩子把关注焦点集中在捐钱多少上。应该让孩子知道,除了钱,还可以有很多其他办法帮助他人。”她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日常的零花钱、压岁钱节省下来,或是鼓励孩子用劳动所得、义卖换取的钱去捐献,这样既能量力而行地献爱心,又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以及节俭的习惯,“如果是自己劳动所得,孩子就不会关注钱的多少,而会为背后不一样的意义而骄傲。”(记者周 琼)

【编辑: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