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今天是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市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知识。下图为昨日在中山广场举行的遗产日文艺展演场景。(记者 周建平 摄)
本报讯(记者谢安良)在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由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组织编撰的《宁波市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2009年)》今日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本书对2008年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评估,对2009年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文物普查、地面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博物馆事业、申遗工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
根据《蓝皮书》,2008年,我市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利用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骄人成绩。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上林湖越窑遗址、河姆渡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天一阁博物馆被文化部授予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宁波博物馆顺利开馆;文物普查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实地调查文物点6000余处,新公布文保单位(点)10余处;水陆考古成绩出色,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宁波基地正式成立,水下考古资源调查和探摸作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走出浙江签约南水北调考古工程并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申遗工作取得新进展,大运河(宁波段)被纳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地方文物立法取得新的突破,《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建设跃上新台阶,业余文保员杨古城荣获“2008年中国文化遗产年度贡献奖”。
《宁波市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2009年)》基本继承了前一年的栏目设置,仅在结构上稍作了调整,即针对我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形势专门设置了“博物馆事业”章节。
自2007年我市发布国内文博界第一本蓝皮书《宁波市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后,每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市都会发布文物事业发展蓝皮书,旨在对当年度全市文物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与分析,对遇到的问题、形成的新态势作出分析,拟定下一年度及以后文物事业发展工作目标。
链接
“文化遗产日”是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举措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2006年6月10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增强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