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何去何从
2000年到2007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黄金时代,粗钢产量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9%,与此同时,我们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也从不足1亿吨迅速增加3.83亿吨,年平均增长27%。
现在,我国钢产量占世界的50%,铁矿石进口量也占世界的50%以上,但正像刚才看到的,同是钢铁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有进口资质的和没进口资质的,都存在不同的利益选择,这大大削弱了中国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
6月1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其网站发布消息,称协会官员已就铁矿石合作事宜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FMG公司进行了接触。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同时强调,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不设最终的截止日期,中方坚持“何时达到要求何时结束谈判”的态度。不难看出,中国钢企与国际铁矿石巨头的谈判目前仍处于僵持阶段。
天津荣程钢铁集团董事长张祥青:“现在这局面的僵持应当说,也是中国的企业,钢铁企业集中度不够,也很混乱,而我们的话语权,现在就没有,一盘散沙,这么个市场的现状。”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代表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愿望,那就是尽快改变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一盘散沙的局面。
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涛:“如果说这个长协谈判的结果不能够被所有的钢铁企业都享受的话,它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现在钢协必须得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把这不同的声音,通过沟通,通过一些办法制度去给它解决掉,而不是问题不解决,先来问罪。”
宝业集团祥和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增业:“国家来讲,从产业结构上调整一下,说把那群该有资质的(企业)发给他们,不该有资质的给他取缔,现在乱就乱在,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他偏偏有了。”
张祥青:“我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应该是由钢协统一的铁矿石购买渠道,把铁矿石集中起来,集中起来采购,然后长协矿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贸易矿的价格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调整,跟国内的铁矿商,国内的铁矿石生产商也要调整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把积极性,有利润他都开起来,这样的话,我们就工作好做得多。”
半小时观察:打铁还需自身硬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铁矿石进口国,近几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媒体的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博弈中,中国钢铁企业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
单从市场形势上看,我们的铁矿石进口量占据了世界铁矿石的50%,作为最大的买家,中方理应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上拥有话语权,丧失话语权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自己不能步调一致,没有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铁板一块,因此国际矿业巨头很轻松地就将中国钢企各个击破,这样就有了38家中小钢企的倒戈,就有了现货铁矿石的大量涌入,尽管中钢协在大声疾呼,我们不要大量购买现货。
面对乱象丛生的铁矿石谈判,中钢协的处境艰难且尴尬,现在看来,获得话语权不仅在于口头的强势表现,以及做好谈崩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如何弥补国内行业体制上的裂缝,只有钢铁企业在利益上一致了,才可能在国际矿业巨头面前无懈可击。如果靠行政命令,来对倒戈者杀一儆百,恐怕最终难以让所有企业都站到一条战壕里。一夜之间彻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显然不现实,但改变中国钢铁行业自身运营机制上的不合理之处,却必须从现在做起。无论如何,打铁首先还需自身硬。(主编:孟庆海记者:高杨摄像:沈焱、白羽)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