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出土器物再现宁波古代生活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6-24 07:47:36

人面纹瓦当

云纹瓦当

考古发掘出的生活用具。

  句章故城考古累计完成勘探面积约55万平方米,采集各类遗物400余份。在完成试掘的35平方米中,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物,局部揭露了与句章故城密切相关的遗迹一处。值得一提的是,考古过程中出土了一批东汉至东晋时期的瓦当、板瓦、筒瓦、砖块等建筑构件,以及一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陶、瓷、漆木类生活用具。

  建筑:官署瓦当气派

  瓦当是古人用在房子木椽子头部,以防止日晒雨淋对木椽子侵蚀的,而此次支持考古专家确认王家坝村一带为句章故城旧址的重要依据就是瓦当。

  “大家看,这些瓦当有云纹、人面纹两种,而且以人面纹瓦当居多。”王结华在放置考古出土文物的库房里向大家展示了出土的瓦当。瓦当有如今人们在用的饭碗大小,也有小脸盆大小,人面纹路十分清晰,都是圆鼓鼓的眼睛,裂着大嘴,看上去十分开心,又有点像五六岁孩子所作的画。

  “别看这些瓦当,对句章城市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专家在考古现场发掘到这些瓦当后异常兴奋。按照那个年代严格的礼制,有这样纹饰的瓦当只能用在官署级别的建筑上,“普通老百姓盖房子时是不能随便用的,哪怕是当官的住宅,也不能用这样的瓦当,只有官署可以用,也就是衙门里才能用。”王结华说。

  为了进一步确定,宁波的考古专家还特意奔赴南京,请教国内六朝考古最权威的专家贺云翱、王志高两位先生,“他们一看,很确定说这是东吴到南朝时官署的瓦当,而且带我到南京博物院去看,那里一排排陈列的瓦当正和我们带去的那些非常相似,与六朝时期建康都城出土的人面纹瓦当相比,宁波地区出土的这些瓦当在制作手法上属同一系统,造型风格近似,时代上一致,充分证明了出土这些瓦当的区域在六朝时期存在着重要的建筑遗存。”

  经过这样的比对,专家就确认这些瓦当多在地域空间内六朝时期的重要建筑遗存只能是句章故城的官署建筑。“这样就确定了这些我们带去的瓦当的年代和用途,也为确认句章故城提供了最明确的依据。这是这次考古最大的收获。”

  此外,出土的筒瓦表面多饰“稼禾钱币”组合纹饰,考古发现板瓦瓦背多饰粗弦纹与绳纹的组合纹样;砖块表面与侧面也多饰当时常见的纹饰。“这批建筑构件的发现,成为推断句章故城具体方位及其核心区域——官署建筑的最为直接也最为明确的考古学证据。”王结华说。

  水运:码头面向内河

  在考古现场,专家把大家带到了一个约15平方米大、两米多深的大坑前,只见这里有4根四五十厘米粗、长两米多宽的木头,而且排列成逐级而升的形状,这些木头都已腐蚀,但是仍能看得出木头比较平整,而且有踩踏的痕迹。

  “这次考古中,我们和河南洛阳的专业技工一起,用洛阳铲一铲一铲地进行勘探,一共累计完成了勘探面积55万平方米,就在这块地附近,我们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王结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于是,我们集中精力在这里进行了发掘,看到了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场景。”

  专家推测认为,从结构上看,这4根木头可能是一个较大型台体建筑基础部分,这些木头是用来加固建筑的。还有一种可能,这4根木头是个码头遗迹,“这里临近姚江,又河流纵横,不过我认为这4根木头并不是到姚江的码头,更可能是面向内河的。”记者询问这些粗大的木头来源,王结华认为可能是古人就地取材而来的,“那时这里可不像现在,当时可能是树林密布,想找这样的木头还是比较容易的。”

  生活:碗钵酒具简朴

  在库房中,还陈列着许多生活用具,有碗、罐、钵,材料有陶、瓷、漆器等,其中有碎片,也有经过专家修复后比较完整的器具,主要是东汉至东晋时期。“这些生活用具的时代特征比较明显,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器具文饰都很简单大方,这说明当时人的生活都很简朴。”王结华说。记者发现在一个盛满了液体的塑料箱中放着一块东西,专家解释说这是漆器,“放在日常环境中会氧化,所以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这个漆器是双耳的,古人用来喝酒用的,名觞。也叫耳杯。”

  有意思的是,这次考古发现的个别钱币上可辨别“某某五十”等字样,而且“五十”二字为简写,“这是东吴时期的制法,非常典型,也可以看出古人用这种钱币在做流通,佐证了古人当时的经济活动。”专家分析道。

  考古谜点

  句章故城的城墙壕沟在哪里

  在欣喜之余,对于句章故城的考古发掘,专家们有着更长远的打算。王结华说:“本次工作虽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对下阶段工作已经有了一些安排。”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找寻句章故城的防御设施——城墙或壕沟,“这次没有找到故城的城墙、壕沟等遗迹,这里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建城是否有城墙和壕沟?或者是如果有,但是按当时条件来说,并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种规模很大的城墙,很可能是土墙和竹木墙,但是也可能已经完全毁坏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一定要继续找寻!”

  考古遗憾

  未发现春秋至西汉时期文物

  专家在这次考古中还有一个遗憾,“虽然我们知道句章城存在于公元前473年到公元400年的800年间,但这次考古出土的文物均为东汉到东晋年间的,也就是说在春秋至西汉时期有缺环,因此下阶段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试掘点,力争填补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地层缺环,让句章故城的历史变得完整。”

  在现有发掘的基础上,专家还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东汉至东晋这一时期句章城的布局、规划及城内相关的建筑设施。同时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资料整理,实现资源共享。

  专家颇为深沉地说:“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城市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上至政治结构、经济文化生活,下至城建布局、建筑风格皆为我们考古研究的题中之义。本次勘探与试掘仅仅揭露了句章故城的冰山一角,远远不足以还原句章故城的本来面目。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后的工作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考古意义

  研究宁波城市发展史素材

  不要小看这些建筑构件、4根木头所构成的小遗迹和这些简朴的生活用品,专家把这些“珍宝”一颗颗串起来就连接成一个重要的史实,具有非凡的考古意义。专家认为,句章故城考古调查与勘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是明确了句章故城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决了历史上关于句章故城具体地望的纷争。而且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的局部解剖工作,初步了解了东汉至东晋时期句章故城的城建布局和规划,尤其是明确了这一时期句章城的核心区域位置。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句章故城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也为我们研究宁波城市发展史、这一时期地方城市的发展、规制及地方城市与中央都城之间的关系等考古学课题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大家都知道宁波历史悠久,但对最早的宁波城却一无所知,实在说不过去,现在我们终于有了最直接的证据了。”专家说。

  历年来,我市考古发掘硕果累累,引导人们对宁波历史文化内涵“刮目相看”。1973年起,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推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确立了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中国早期文化发展的另一个文化中心。”

  2004年田螺山、傅家山遗址的前后问世,让人们对河姆渡文化系列这“一场史前文化的接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上林湖寺龙口窑址、永丰库遗址还分别获得1998、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编辑: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