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靠接雨水饮用
孙铁马是梅林水厂的老厂长,从1978年筹建开始,他在梅林水厂工作了整整20年。虽然今年已经71岁了,但老人的思路仍非常清晰。
梅林水厂所在地属于江北区庄桥街道(当时叫庄桥人民公社)。上世纪70年代末,那里的居民每家都有一口水缸,在屋檐边用竹竿把雨水接到水缸里,沉淀一下就饮用。但遇到久旱无雨的年份,用水就困难了。于是各个村都纷纷挖水漕,把河里的水和雨水汇集起来。
“由于水质不是很好,当时肝炎的发病率很高。1977年,庄桥镇、卫生院、人民公社等7家单位决定筹建一家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并批出了7亩土地。”孙铁马也是庄桥人,对那段历史非常熟悉。“那块土地原来是一片杨梅林,梅林水厂也因此得名。”
不久,7家单位因为资金和人才的原因,水厂建设不下去了。当年年底,水厂筹建工作被移交给了宁波市自来水厂,即现在的市自来水总公司。“那年我才40岁,被宁波市自来水厂派来主持梅林水厂的筹建。”孙铁马说。
在宁波市自来水厂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支持下,梅林水厂的建设非常顺利。1979年7月1日,梅林水厂正式通水。
一担水卖3分钱
水厂建成了,但规模与现在的相比却小得可怜。“那时候,梅林水厂供应的范围只局限在庄桥镇和庄桥人民公社,每天的供应量只有5000吨。”孙铁马说,而且当时自来水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在庄桥镇比较热闹的街道上安装了12个自来水龙头,由专人管理,把水卖给居民。”
孙铁马清楚地记得,12个水龙头的生意都很好。“当时水压比较小,装满一桶水需要好几分钟。天气一热,买水就得排队,往往一排就是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水是3分钱一担,一担是两水桶,约75公斤。那时候,我也是经常买水挑到丈母娘家去的!”
直到1987年梅林水厂第二次扩建时,自来水才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街上的12个水龙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水质变差只好限产
自来水进户了,而姚江的水质却慢慢变差了。“当时,姚江上游纷纷开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排姚江。特别是余姚化纤厂,每年的排污量有两三万吨。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整条姚江的颜色就像酱油汤一样了,很多地方的水质是劣三类。”孙铁马说,这让他们非常着急,因为那时候他们的日供水量已达到10万吨,供应江北大部分地区的居民。
由于姚江污染实在太严重了,孙铁马还曾作出减产2万吨的决策,这是梅林水厂第一次主动限产。
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整治,姚江水质才得以改善。但与水库水相比,水质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梅林水厂的最后一次主动限产是在去年7月。孙铁马说:“当时,来自东钱湖水厂的水可以通过环网输送到江北居民家中。为此,我们把日供水量压缩到了5万吨以下,主要供应又恢复到建厂初期的庄桥地区。”
将成应急后备水厂
既然还能供水,为什么还要关闭梅林水厂呢?梅林水厂的现任厂长金印解释说,现在每天从东钱湖水厂、江东水厂、南郊水厂输送来的优质自来水已达11万吨,已能满足江北区的生活、生产用水。另外,随着城市供水环网和毛家坪水厂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江北区的用水年底也将汇入整个城市供水大环网。届时,江北、海曙、江东、镇海、北仑、鄞州6区的供水统一调度。所以,供水部门做出决定,梅林水厂停止生产。
据市自来水总公司介绍,梅林水厂以后将成为应急后备水厂和加压泵站,主要负责把其他水厂输到江北的水再次加压,从而到达江北的千家万户。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魏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