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父子同患一种病 如潮关爱暖人心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6-30 08:37:26

邬亚培正在给丈夫洗脸。(冯小平 沈孙晖 摄)

  北仑区白峰镇洋涨村面朝大海,生活在这里的一对残疾父子俞振信、俞全可正感受着潮水般的关爱:尽管他们不幸患上了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终日以床为伴,但许多热心人纷纷伸出援手,给了他们生活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不幸的家庭

  洋涨村距离北仑城区约40公里,是一个生活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小渔村。走进俞家,眼前的一幕让记者震惊:俞氏父子端坐在一张小床上,70岁的俞振信四肢严重萎缩,如同一尊半身腊像;43岁的俞全可看上去情况稍好,但四肢肌肉也已开始萎缩,根本无法正常生活。

  此时正是午饭光景,俞振信的妻子邬亚培用勺子一口一口往丈夫的嘴里喂食……父子俩好不容易吃完饭,邬亚培又给丈夫仔细地洗手洗脸。接着,她吃力地背起儿子,将他“放”在外间的木床上。

  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俞全可告诉记者,他和父亲的吃喝拉撒睡,离开母亲一样也做不了。“前些年,我们病情还不是很严重,母亲带着我们到处寻医问药,吃过的药估计能装一卡车了。”俞全可说。因为家里穷,又要给丈夫和儿子治病,50多岁的邬亚培在村里当起了清洁工,推着手拉车,将生活垃圾拉到村外海边的荒地里,每天起码拉4趟。说起那时的生活,俞全可有些哽咽:“没有母亲,我和父亲早就不在人世了。”

  爱心如潮涌

  一个多月前,宁波电视台向观众讲述了这个不幸的家庭。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清静的小渔村陡然热闹起来,许多素未谋面的好心人找到俞家,送上捐款和慰问品。俞全可在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每一位好心人的帮助,更在心里记下了每一张陌生而又充满关怀的脸:

  5月14日,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市区乘了4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他家,送来许多营养品,临走时掏出500元钱。同一天,一位叫阿伟的男子送来一台22寸彩电,说是从电视上得知俞全可家的电视机坏了;

  5月15日,两个女企业家带着朋友来到他家,拿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告别时留下1万元钱;

  5月17日,一对夫妻开车找到他家,离开时放下5000元钱;

  5月22日,宁波市区一位叫谢冰的女士汇来1000元钱;

  一位在金华东阳做钟点工的女士,千里迢迢赶到他们家,除了给他们送来衣服等物品之外,还留下2000元钱;

  鄞州区鄞江镇一位男子,特地送来两辆残疾轮椅车;

  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的几位村民送来了1700元钱,还有杂志、牙刷、牙膏、酱油、卫生纸等许多生活用品;

  江苏、安徽、贵州等地的好心人,寄来了草药;

  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来了,吉利集团、利时集团的员工也来了

  ……

  明天会更好

  “这么多好心人,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俞全可告诉记者,好心人送来的东西有许多已被他婉言谢绝,要不然现在都可以开一家小商店了。俞全可说,来看望他们的好心人有六七十个,收到爱心款近5万元。这些好心人不但从物质上帮助他们,还从精神上支持他们,鼓励他们与命运抗争。许多人回去后经常给俞全可发短信,鼓励他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样的短信,俞全可已收到500多条。鄞州邱隘有个姓徐的好心人,1个多月来几乎每天清晨5时半就发短信给俞全可,勉励他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好心人不仅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更唤醒了我那颗原本对生活已经麻木的心!”俞全可说。

  采访中,记者欣慰地获悉,在当地政府和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俞全可一家的生活已有了起色:从前年起,邬亚培做清洁工的工资从原来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村里已经为他们一家办好低保手续,逢年过节还送上一笔慰问金……在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对不幸父子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编辑: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