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哪个官司的债权人会像他那样,说债务人的名字如同挤牙膏……”几天前,奉化法院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时,“债权人”朱某面对主审法官调查,却无法交代清楚债务人的名字。
原来,这是朱某“策划”的一起虚假诉讼。露馅后,朱某竟当庭抽起了自己的嘴巴。
昨日记者从奉化法院得知,朱某因虚假诉讼受到了严厉的训诫处罚。
虚假诉讼70万
3月17日,奉化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原被告双方是奉化同一个村子的农民。原告朱某在起诉状中称,去年11月,他向同村的葛某购买了一套住房,交易时葛某说他资金紧缺,要他先付钱,于是他就把70万元的房款在签合同的当天先给了对方。两人约好次日一起办过户手续,结果第二天到了房产交易所,他才发现葛某的这套房子已经被司法查封。他多次要求葛某返还房款未果,只好起诉至法院。
在朱某之前,奉化法院已经受理了10多起以葛某为被告的民间借贷案。“这些钱都是葛某在外面赌博欠下的,被起诉后他已经下落不明,主要财产就是这套房子。”法官说,按照规定,法院对葛某进行了公告送达。
庭审时露了馅
6月24日,朱某的案子在奉化法院开庭审理,被告葛某没有出庭。坐在原告席上的朱某个子小小的,看起来过分紧张,不过打官司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主审法官没太在意。
举证阶段一切正常,随后进行事实调查。主审法官问了朱某一个例行的问题:“你买房的钱哪里来的?”
朱某愣住了,一下子结巴起来:“我,我,借条放在家里,想不起来了,让我打个电话。”接着他不顾法官劝阻,强行拿出手机打电话。
挂了电话,朱某回答说:“38万元是我自己的,买房之前放在朋友的担保公司里,向朋友韩××借了18万元,向朋友、朋友、朋友……”说到这里,话头卡住了。
“向谁?”法官问。
朱某忍了半天说:“向陈××借了9万元。”
“还有呢?”
他又想了很久,说:“还向我的兄弟借了13万元。”
“这些钱什么时候借的?在哪里借的?”
朱某无语。
“你38万元从哪里来的?”
……
此时,朱某显得很烦躁,他突然低下头开始狠抽自己的嘴巴。
“我烦死了,你慢一点,我要通个电话,这个责任我背不起。”打完电话,朱某突然说,“我要撤诉,这个案子我进行不下去了。”
企图规避债务
主审法官说,从没有哪个官司的债权人会像朱某一样,说债务人的名字如同挤牙膏,审到这个地步,他已经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宣布休庭后,法官将朱某叫到一边,给他分析虚假诉讼的后果。朱某当即承认了这桩交易子虚乌有。
“主意是葛某出的,我是为了从他那多分一点钱。”朱某说,他们利用所在村的村委会审核不严,虚拟了房屋买卖合同,企图以房屋转让形式规避债务。(通讯员 胡静 东南商报记者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