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暑假培训广告满天飞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7-03 12:21:12

  昨天,家住常青藤416弄的袁女士致电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称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培训班的小广告塞到自家信箱里,网上各大论坛也满是这类培训招生信息,连手机也经常接到相关的短信。这些学生暑假培训班“看起来”效果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总不能把孩子当“试验品”吧。

  袁女士的孩子下学期上三年级,袁女士有心让孩子在暑假期间上一上培训班。“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不少人都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培训班,有位家长竟然一口气给孩子报了8个!”袁女士说,暑假这么长,就算孩子“不缺啥”,也想给他“加些餐”,丰富一下生活。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个月提高137分!”……面对这样的广告语,对很多家长来说,有莫大的诱惑力,袁女士也不例外,她就很想让孩子参加一个英语培训班。但她听人说,有孩子参加这类培训班后,反而在口语方面落下了毛病,以后还得花力气给孩子“纠偏”。

  “心情很矛盾,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袁女士为这事还咨询过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老师觉得孩子作文方面有些欠缺,并劝她要谨慎从事。

  暑假就要开始了,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最近也接到诸多有关暑假培训班的话题。很多家长和袁女士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些家长在来电中坦言,是因为家里没人带孩子,才给孩子报名参加多个培训班,如何选择到优质的培训班,却成了一个考验。

  早在一个多月前,记者就注意到,我市各大论坛亲子板块上培训班招生“井喷”,而大部分暑期班也是投家长所好,内容是各种文化课补习或特长训练,从小学课程到高中课程应有尽有,除了补习学过的功课,还有不少是预习下学期功课。面对海量信息,不少家长发帖咨询,“某某”培训班到底好不好?

  家长们望子成龙,面对那些极具蛊惑力的广告,极有可能失去应有的辨别能力,让个别不合格的培训机构钻了空子。

  “我们给孩子报班,是冲着名师去的。没想到孩子参加培训时,所谓的名师一个也没出现。”北仑华山小学一位姓张的家长也给本报热线来电说,“来上课的甚至是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这些人有没有教师资格证书都成问题。”没上几堂课,这位家长就没敢让孩子再去了。

  “有些培训机构事先与家长约定的价格比较便宜,但在培训过程中以各种理由增加收费,号称是在为孩子量身定制课程。”曾经不止一次听家长诉苦的退休教师胡老师向记者反映,这一招让孩子家长很为难,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而为保险起见,一些家长只得自愿挨宰。胡老师曾向参加培训班的学生要过一些资料,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太需要。

  “如果暑假期间非要让孩子参加培训班,得跟孩子商量着做才好,还得掌握适度原则。”黄鹂小学校长章国明说,只有掌握孩子心理,参加培训的孩子才不会有心理负担,才会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放暑假本身就是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调节,因此得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挑选适合的培训班,切不可求成心切,盲目进“补”。

  相关链接

  我市教育部门专家提醒,家长替孩子选择培训班得多长几个“心眼”:

  “心眼”一:看资质。学员和家长去各类培训机构报名前,首先要辨认他们的办班或办学资质,合作办学的,要看清主办方资质,以及有关部门(教委或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心眼”二:盯协议。家长或学员在报名前,应仔细查看协议内容,对协议上的各项条款进行分析,明确培训机构的各种承诺和退费机制等。此外,对培训机构所发的招生简章等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资料上,往往有培训部门对学员的书面承诺,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证据使用。 

  “心眼”三:要发票。目前有专门的教育类发票,培训机构如果不能开具正式发票,是不正规的做法。因此,学员和家长在报名缴费后,一定要向培训机构索要正式发票并妥善保管,以便将来成为维权所需要的凭据。(宁波晚报记者 徐叶 王景波)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