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发现明代兵部尚书家族墓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7-04 08:09:37

金忠的儿子金达与母亲合葬墓。

  “这是明代兵部尚书金忠家族墓地,这样大规模的古代高官家族墓葬群在我市还是第一次发现,它绝对有实力去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东钱湖畔发现明代“国防部长”家族墓葬群,令市文保所专家许孟光非常激动,在他数十年的考古生涯中,这样重量级的考古并不多。

  深山密林

  暗藏古墓

  昨日,记者跟随东钱湖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及市文保所的专家来到东钱湖畔的百步尖山麓,“我们原来就知道这里有明代兵部尚书金忠的墓葬,但只是在一些文献资料和当地村民口碑相传中,我们听说这里有更值得探索的大墓葬,于是在4月中旬,我们在当地业余文保员的引导下,进行实地普查。”普查队专家邱振高一边用柴刀开山路,一边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情况。

  “当时这里是一片密林和深草,我们先请村民用柴刀开路,经过数月的披荆斩棘,随着发现范围的扩大,大家越来越兴奋,除了金忠墓,又在周围发现了金忠的父亲金宪一、哥哥金华、夫人赵氏与儿子金达的墓,还有十八座暂不知晓身份的金氏后人墓葬,都是明代的,距今500多年了。而且古墓葬群均以南北走向的百步山为屏,面对碧波荡漾的东钱湖,紧依钱湖十景之一百步耸翠。”邱振高说,“这样大规模的古代高官家族墓葬群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

  明代兵部尚书金忠:

  虽居高位,但墓葬很简朴

  大家边说边沿着山坡小道攀登而上,不一会儿,一眼望见三棵古枫树参天耸立,再沿古枫树旁的小道而上,“这里就是神道,后面原来应该还有个祭台。”专家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时只见在一座“廿”字形石牌坊后,古朴而庄重的金忠墓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记者了解到,金忠墓及墓志碑为鄞县(州)人民政府于1994年公布的第五批县级文保单位。墓葬全长34米,宽11米,呈长方形。墓室由石条砌成,墓碑横书“明兵部尚书追赠荣禄忠襄金忠之墓”数字遒劲有力。墓碑两侧各有一根覆莲望柱,整个墓葬相对完整。墓边有一块翰林学士杨士琦撰文的墓志碑。碑宽1米,厚0.2米,高2.5米,露天而立,碑额是篆文,分五行书“明故政大夫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公墓志铭”,正文是正楷小字,叙说金忠生平和功绩。“明初实行简葬,因此金忠虽居高官,但墓葬仍是相当简朴的。”专家告诉记者。

  金忠的儿子:

  非常孝顺,死后与母合葬

  在金忠墓北侧几十米外,普查专家发现了规模略小的墓,这是金忠儿子金达与金忠妻子赵太君的合葬墓。“这种母子合葬墓在宁波非常罕见,说明金达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许孟光认为。

  这座墓葬全长14米,宽10米,其中墓室部分长8米,宽7米,呈椭圆形。墓碑横书“明诰封太夫人赵太君暨男大中大夫都转运盐使谦谦齐金公墓”,碑下端呈须弥座状。和金忠墓用条石堆砌墓圈不同,这里是由乱石堆砌,压顶石均已散落,墓碑前2米处建“廿”字形石牌坊一座,现仅剩二根八角残柱,在半圆形平台的北边有神道台阶,整体看上去规格就略逊一筹了。

  专家进一步解释:“金忠的儿子金达官至都转运盐使,是个三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明史记载,他为人刚直敢言,无所避忌。他非常孝顺,为母亲赵夫人争取了一个封号——诰封太夫人,去世后又与母亲同葬一墓。”

  金忠的父亲:

  子贵父荣,被赐封为尚书

  再向北行数十米,一行人来到了金忠的父亲金宪一墓地。这座墓葬坐西朝东,全长10米,宽7米,呈长方形,墓碑横书“明诰赠荣禄大夫兵部尚书宪一金公墓”,碑中部雕有双狮戏球图案,形体丰满,明代特征明显,墓碑上有如此雕刻的墓葬极为少见,碑下端呈须弥座状。墓圈由长石条砌筑,压顶石保存完好。墓碑前2米处建“廿”字形石牌坊一座,虽只剩二根八角柱,但气势犹存,平台北边有神道台阶。

  “墓碑上这个赠字很有讲究,说明金宪一是因为儿子当了兵部尚书后才赐封的兵部尚书,其实是无实权的。明代非常讲究礼制,儿子当什么官,父亲也必须是什么官,否则的话如果父亲官小,那父亲就要向儿子跪拜了,因为民要拜官嘛。现在父亲经过赐封,就和儿子一样的官职了,也就不需要向儿子跪拜了。”许孟光介绍。

  金忠的哥哥:

  读《岳飞传》时长叹而死

  再继续往前走几步就是金忠的哥哥金华之墓了。金华墓距金忠墓北侧约50米处,坐西朝东,墓葬全长20米,宽7.5米,呈椭圆形。墓碑横书“明赐白云迂叟墓”。墓碑两侧各有一根覆莲望柱,墓圈由乱石堆砌,压顶石均已散落。

  据专家介绍,在金忠为官期间,明成祖朱棣曾让金华也做官,金华拒绝了。明成祖赠给他金银绸缎,他也拒绝,并称“布衣野人,不敢用此”。他日日诗酒为乐,泛舟湖上,隐居韩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明成祖后称他为“迂叟”,他自号白云野叟,当地人则叫他白云先生。他的诗书大都失传,仅在《鄞县通志》留有一首《湖上诗》,曰“湖头蜂蝶共寻春,只有啼鹃最恼人。便与黄莺一样打,无人识得是君臣”。诗中表达了其淡泊功名的心态。据传,在他80多岁时,看宋史《岳飞传》至“王伦附秦桧”时长叹而死。据了解,金忠、金华、金达三人在《明史》中均有记载。

  文保专家疑问:

  金忠墓为何没有随葬俑?

  金忠家族小墓葬群位于金忠墓周围。整个小墓葬群共18座,分二排紧密分布,两排间相距约3米。其中7座为乱石堆砌的小墓葬,每座面积约10平方米,除1座在金忠墓南侧外,其余6座在金忠墓北侧约50米处,方位与金忠墓一致。另外11座形似“小土堡”,每座面积约3平方米。“大多没有墓碑,但形制都很相似,这些墓主与金忠的具体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专家告诉记者。

  此外,文保专家还有一个疑问等待考证。许孟光介绍说,历经沧桑的东钱湖,沿湖山坡古墓甚多,金忠及其家族古墓葬群就是其中之一,与相邻的南宋史浩、史弥远,明后期余有丁墓道规模相比,金忠在朝地位与以上这些人物相当。“但金忠及其家族的墓葬群,没有发现一尊石羊、石虎、石马、石人等随葬俑,这个很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牌坊也仅是二根八角柱上架一额坊的“廿”字形,没有重檐,没有浮雕,有的墓葬连牌坊也没有,正是明初“简葬”风俗的印证,也是金氏简朴家风的体现,为后人研究明史和金氏家族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金忠其人

  朱棣夺皇位 他卜卦“有功”

  专程来验收这个普查项目的许孟光向记者介绍,金忠其人在宁波历史上值得一书。据史料记载,始迁韩岭的金氏一脉至第三代金忠、金华兄弟时发迹。金忠幼习《易》,光绪《鄞县志》人物传记载,金忠是鄞县城西神卜袁珙的弟子,曾协助金华守备北京通州,偶然入城,为燕王朱棣卜相,称燕王有帝王之相。朱棣夺皇位称帝后,封金忠为兵部尚书。史书记载他为人宽恕,大公无私。当时,金忠与袁珙、吕纪、范洪等人各擅一艺,名震全国,人们以“金忠卜、袁珙相、吕纪画、范洪奕”称为明代“四绝”。(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