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上海殡葬行业联合招聘,5000名大学生火爆应聘,仿佛让很多人看到了这个传统冷门行业的新希望。但是宁波殡葬行业在高校毕业生招聘中却仍然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
殡葬招聘无人问津
上周六,我市的一场招聘会上,前来求职的大学生有上万人,几乎所有的招聘摊位前都围满了人。而在第202号摊位前,却冷冷清清,因为招聘单位是一家陵园。
当天上午,该陵园只收到了4份简历,全是外地生源。不过,在该陵园副总经理忻智杰看来,这次还是幸运的,因为2年来,他跑了20多场招聘会,好几次他们一份应聘简历也收不到。
忻智杰说,因为殡葬服务的特殊性,他们希望招收本地大学生,容易与客户沟通,惟一的要求就是“热爱这个行业”,但2年来这似乎成了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招收本地人才难,在我市殡葬行业中普遍存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殡葬管理办公室王主任几乎跑遍了宁波所有高校,很多学生得知是殡葬行业扭头就走,最后他们只等来一名本地的大学生应聘。而这名学生还未满实习期,就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不得不放弃。
市殡仪馆周馆长向记者说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他们计划把清洁工外包给社会上的物业公司,结果谈了好几家,主动把价格提高30%,也没有一家物业肯派清洁工来殡仪馆工作。“连清洁工都不愿意来,何况本地大学生?”
本地人才出现断层
据了解,我市经政府主导建办的殡仪馆共7家,经营性公墓60家左右,其中本地员工不到一半,且大多数学历低、年纪大。
以宁波市殡仪馆为例,目前从业人员只有71人。在馆的本地一线工作人员,最大的有50多岁,接近退休年龄,最小的也有40多岁;在学历上,小学、初中学历的各占1/3。大专学历的专业人才只有5名(均为外地人),至今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的。
而整个殡葬行业前台接待员、业务员等急需本地人的一些岗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缺口至少在200人以上。
周馆长无不忧虑地告诉记者:“再这样下去,对我们这个行业的长久发展会有很大影响。”
薪酬低难吸引本地人才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殡葬是暴利行业,但宁波各大殡仪馆的业绩年报却大相径庭。
市民政局得到的一份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火化遗体38056具,营业收入3564.58万元,平均每具为936.67元;总支出为3921.46万元,亏损356.88万元。全市7家殡仪馆中,就有6家是亏损的,其中慈溪、余姚、鄞州的殡仪馆亏损额度均超过100万元。根据测算,我市市民的殡葬消费费用,每位死者为3万元左右,而发生在殡仪馆中的费用大约为1200元。
据记者了解,我市殡仪馆目前事业编制员工年薪是5万~6万元,编制外员工是3万~4万元,经营性墓园的薪酬稍高一些。
“这样的薪酬对本地人才很难构成有效的吸引力,再加上这个行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最终导致了招聘本地人才困难的局面。”周馆长分析说。
只能依靠人才输入
殡葬行业在本地遇冷,但在外地却很吃香。每次我市殡仪馆组团到长沙、武汉等外地高校招聘,都很受欢迎。
宁波殡仪馆去年在长沙民政学院招聘了3名毕业生。王主任说:“一般选择民政专业的学生对殡葬行业有了心理准备,而且他们的家庭状况也不太好,这样的薪水已经很不错了。”
镇海一家最大的公墓管理者说:“我们现在招聘,就靠熟人带熟人,这样彼此心理都有准备,好沟通一些。”他同时也承认熟人带熟人招到的人才层次都不高,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计。
为了招收专业人才,我市殡葬行业目前惟一的办法,就只能盯着长沙、武汉等地的民政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东南商报记者 记者 卢科霞 实习生 高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