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历经三年多的海上采捕、驯养和人工繁育,岱衢族大黄鱼(即东海大黄鱼)已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苗种试验场繁育成功,这不仅为建立岱衢族大黄鱼的种质资源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一度销声匿迹的东海大黄鱼又将重返市民餐桌。
岱衢族大黄鱼曾是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一,其中我市南韭山、渔山岛一带海域是这一鱼类的繁殖区域,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3万吨左右,但后来随着过度捕捞、近海海域污染加重等影响,大黄鱼几乎濒临绝迹。近年来,偶尔捕获的几条野生大黄鱼,市场售价往往需要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我市自2007年年初开始在岱衢族大黄鱼的原产地——岱衢洋通过采捕野生岱衢族大黄鱼亲体,建立了一个拥有一定亲本数量、用于大黄鱼人工繁殖的种质资源库。到2007年7月,科研人员共捕获活体野生大黄鱼11尾,并将它们及时运送到象山港内的网箱中进行驯养。此后,为扩充野生大黄鱼的种质,我市于2008年再次在岱衢洋进行海上采捕工作,历时一个多月采捕到野生大黄鱼8尾。
负责大黄鱼驯养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采捕到的野生大黄鱼要经过两年的驯养,达到性成熟方可用于人工育苗。由于野生大黄鱼性情暴躁,加上生存环境的改变,驯养期间,尽管工作人员像呵护小宝宝一样精心管理,还是有部分种鱼夭折,2007年采捕到的野生种鱼到今年达到繁殖能力的只有4尾。
目前,我市水产专家已对这4尾亲鱼进行人工促熟、催产和人工育苗,并成功地繁育出了510尾子一代岱衢族大黄鱼。
(宁波日报记者王量迪通讯员刘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