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书(右)、江岳令(中)昨在埠头查勘。记者 范洪 摄
建于晋代的梁山伯墓碑和梁山伯庙石柱、石碑,如今遗落何处一直是个谜。据说,直到上世纪初,还有人见过,并对这些石碑、石柱拍下了照片。近日,鄞州一位七旬老人爆料:1966年,这些石碑、石柱被当做普通石料,埋在了姚江边的埠头。昨日,专家实地查勘,发掘工作有望8月份开始。
墓碑石柱去向不明
位于鄞州高桥姚江畔的梁祝文化公园中,现存的梁山伯庙和梁山伯墓都是199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之前,这里曾被改建成一座战备粮仓,后来又变成了化工厂,原先大部分墓庙遗迹无处可寻。
战备粮仓建于1966年,梁山伯庙和梁山伯墓的地上部分就是那时被拆除的。此后,包括梁山伯庙门前的雕花石柱,庙里的石碑以及梁山伯墓的墓碑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时有人说,这些文物已被损毁;也有些人说,它们沉入了姚江之中……
如今,只有一些上世纪的资料和老照片记录下了这些文物的样子。梁山伯墓的墓碑极有可能是1600多年前晋代留下的文物,而关于梁山伯庙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距今也有千多年历史。庙前的雕花石柱和石碑,则是宋、明、清几代修缮庙宇的见证,许多专家学者也一直在寻找。
老人解开遗落之谜
今年77岁的江岳令老人,早年是鄞县粮食局的工程师。43年前,他奉命将当时的梁山伯庙和梁山伯墓等处改建成战备仓库。
前不久,江岳令老人在翻阅一本关于梁祝方面的典籍时,看到几张老照片在介绍梁山伯庙的雕花石柱和石碑,这些石柱、石碑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不知去向。他觉得有几分眼熟,“这不就是当年我们改建仓库时,拆除下来的那些石料吗?我知道它们在哪里!”
江岳令老人马上找到梁祝文化公园,告诉工作人员:“那些石柱、石碑当年被我和工人们用作造埠头的建材,堆在了姚江畔了。”说到这个埠头,工作人员们再熟悉不过,它离庙和墓的距离只有200米左右,如今被浇上了水泥,重新修缮,改造成了公园里的一处景点——“祝英台登岸处”。
对于江岳令老人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立即找来了宁波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静书先生。周静书一听说有关于梁山伯庙和梁山伯墓遗迹的线索,兴奋地放下电话,赶到了梁祝文化公园和江岳令老人见面,并带来了一大堆史料。
江岳令老人说起了修建埠头的前后经过:埠头是1966年修建的,当时修建粮仓涉及到运粮,而该地距姚江仅百米之遥,所以通过水路运粮成为首选,因此必须修建一个埠头让船停靠。由于当时建筑材料紧张,只好就地取材。梁山伯庙门口正好有10来根方形的雕花石柱,庙内有石碑,梁山伯墓上也有石料。当时根本没有文物意识,工人们就把这些石料全部拆了下来,石柱打在姚江畔作了基石,石碑和石板就铺在上面,再浇上沙石,没几天就建成了一座简易的埠头。
具有很高文物价值
昨天中午,周静书和江岳令又一次来到埠头查勘,这里经过多次修缮,成了水边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水泥平台,平台周围也用石头整修过。梁祝文化公园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平台里面究竟是什么,他们从来也没有看过。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史料和江岳令老人的描述基本一致。至少可以证明,梁山伯庙的遗迹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找到梁山伯墓的墓碑,那么,这就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了。”周静书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这次发现很有可能成为庙和墓遗留下来的文物最后一次大规模集中发现了。
据了解,这10来根方形雕花石柱上面都刻有花纹和楹联,庙中的石碑则是宋、明、清等朝代重修时留下的碑文,如今鄞州《地方志》中记录了这些碑文,因此石碑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公园中的梁山伯墓道已被证实是1600多年前东晋时期的遗迹,当时的墓碑上刻有“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几个大字,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留下的,可谓是无价之宝。
为此,梁祝文化公园咨询过有关专家,意见是:如今姚江的水位比较高,等到下个月以后,姚江水位回落时,则是发掘的最好时机。一切顺利的话,发掘工作最快今年8月份展开。(范洪 陈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