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些开发商对经济适用房的上市却是有颇多忧虑。目前,上海集中建设的几大经济适用房基地大多位于外环线附近,按现行市场原料及土地价格计算,其成本比普通商品房要低得多。而目前上海楼市最多的新房源,就是外环线附近的商品住房。因此,外环线区域的住宅市场面临着地段雷同、产品雷同、初始成本不同的竞争,将受到最大冲击。
经济适用房与普通商品房的“价格落差”会有多大?先看地价,比如东部某城市一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地块的“土地开发补偿费用”是2.5亿多元,该地块内拟建经济适用房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折合土地楼面价为每平方米1400多元,大大低于临近区域住宅用地的楼面价。
再看房价,不少城市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通过法人招标或政府指定的方式进行。如果是房地产企业通过招标参与投资,利润设定在3%以下;如果由政府指定机构操作,那后者将只收管理费,不赚取利润。确定经济适用房基价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结算价格,同时兼顾相邻地段经济适用房以及周边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武汉市日前公布4处经济适用房基的基价,最高不超过2900元/平方米,不到该市近期楼市均价的六成。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从长远看,经济适用房这一替代产品的持续上市将改变部分潜在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中低端商品房市场将因此面临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