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中国油价上涨以及燃油消费税的话题再次牵动人心,引起关注。笔者以为在石油期货套期保值和石油运输环节方面,中国应该更积极一些,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我国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主要的进口途径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现货和在海外进行石油投资以获取份额油。
中国购买的现货石油在各种进口方式中占有80%以上的比重。不过,大约2/3的国际石油交易是在期货市场上完成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着石油定价权。
但我国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广泛地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这是为什么呢?通常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首先,《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期货交易有着严格的限制。比如,对境外期货头寸实行额度管理。我国月度和年度石油进口量的变化都比较大,这种严格的额度管理束缚了企业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的自主性,与期货市场的敏感性极不相适应。
其次,期货市场瞬息万变,存在一定的风险,贸然进入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尤其是2004年中航油违规参与国际石油期货,造成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之后,我国政府和石化企业对国际石油期货都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恐惧。
再者,赋予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资格会增加政府的监管难度和成本。体制改革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上述阻碍因素其实并不是不能克服的。首先,《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只能是套期保值,而不能是投机。如果严格执行了这项规定,虽然仍有可能因油价波动而出现亏损,但这种亏损是可控的,而且数额并不算大。
其次,参与期货交易虽然有亏损的可能,但相对于被动接受石油现货价格上涨来说,前者的损失未必大于后者。
如果以增加政府的监管难度和成本为代价可以为国家节省大笔石油美元开支的话,这种改革是值得尝试的,但前提是要协调好有关各方的利益。
我国应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控制石油价格波动可能给我国带来的损失。
此外,我国大型油轮严重匮乏,石油进口严重依赖外国油轮。油轮运费主要受到整个航运市场供求、油价、航线安全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我国大型油轮数量非常有限,这就使我国在运费价格问题上缺少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外国船东的涨价要求,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我国石油进口的成本。我国石油进口严重依赖外轮的现状需要改变。▲(王江昊 作者是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