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山道走出求学路 孪生兄弟终圆梦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7-11 08:26:48
  图为葛氏兄弟合影。(沈孙晖 摄)

  走了多少次山道,啃了多少顿咸菜,打了多少份短工,洒了多少次汗水,葛云、葛龙这对双胞胎兄弟终于将往日的艰辛化作了今天的微笑,因为他们都通过了宁海县教育系统的教师招聘考试,即将走上讲台,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满月时父亲病逝

  葛云、葛龙出生在偏僻的宁海桑洲大山里,家中还有三个姐姐。他们的家只有两间单层的简陋水泥房。有时屋外大雨倾盆,屋里小雨不断。不幸的是,兄弟俩刚满月,父亲便患肝病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以务农为生的母亲梅根凤一人身上。

  “那时,妈妈带我们去田里干活,往往手里牵一个,背上背一个,后面还拖着几个。因为没日没夜地操劳,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两兄弟告诉记者。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梅根凤对子女疼爱有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早饭,兄弟俩上学前她也不忘叮嘱要注意安全。

  为供子女读书,梅根凤不得不向亲戚、村民借钱。而为了缓解家里的压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女儿读到初二便无奈辍学去学裁缝,早早赚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山道开启求学路

  踩着石子,走在那条陡峭崎岖的小山道上的感觉,兄弟俩仍记忆犹新,这是他们每天从山上到镇里去读小学、初中的必经之路。

  每天凌晨4时半,两兄弟就得起床,花半小时徒步下山去学校。除了书包,他们每天都带着两个饭盒,一个装着淘好的大米,另一个则放着两人中午在学校的“主菜”:咸菜或青菜。那时,正是他们长身体的时候,但是两人偶尔才舍得买一个鸡蛋,以补充营养。而放学上山回家,两兄弟得走45分钟,通常到家时天已经黑了。遇到农忙时节,他们还要帮母亲做些收稻谷之类的农活。

  山道弯弯,身上摇晃的饭盒叮咚作响;面对四周陡峭的山壁,两兄弟暗暗下定决心:好好读书,成为走出大山的有用之人,不能窝在这里一辈子!

  勤工俭学养自己

  2002年,葛云、葛龙参加了中考,以他们的中考分数,本可以进入教学水平比较好的宁海柔石中学。但对他们来说高昂的学费,却如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横亘在他们面前。幸运的是,宁波甬江职高的老师恰好去当地招生,该校的老师听说两兄弟励志求学的感人故事后,愿意免去他们三年的学费和住宿费,让他们去甬江职高普高班读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了圆心中的求学梦想,他们毅然选择到甬江职高的普高班就读。

  在职高就读的三年中,两兄弟每月的生活费总共才三四百元,其中300元还是他们在甬江职高勤工俭学赚来的。每天中午,当其他同学都在午休时,兄弟俩就拿着扫帚拖把,打扫两幢四层宿舍楼的卫生,说说笑笑,累并快乐着。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业,每天清早,他们都提早一个多小时到课堂学习,每晚刻苦用功直到宿舍楼熄灯,两人的成绩也一直位列班级前10名。哥哥葛云连续三年担任班长,弟弟葛龙做了一年的学习委员。在他们的带动下,兄弟俩所在的班级成为了学校的“先进模范”。

  2005年走上高考“战场”,葛龙取得文科572分的好成绩,高出重点线4分,葛云也以文科553分考上了二本。两人分别被杭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温州大学英语专业(师范类)录取。

  大学四年,他们得到宁波日月宾馆每年2000元的资助。此外,两人都申请了学校的助学贷款,并在节假日里做家教、当服务员等打短工赚钱。“大学生打工的报酬不高,家教一小时才20元左右。那时,我一天兼赶三份工,攒了点钱后买了台二手电脑。”葛云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齐当老师

  今年2月,两兄弟一起参加了宁海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在应聘英语类教师的70多人中,葛云拔得头筹,成绩名列第一,而应聘语文类老师的葛龙也拿到了第10名。

  再过不久,两人就要到所分配的学校报到,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但是他们身上的担子依然沉重:助学贷款需要在四年内全部还清,山区的母亲需要抚养。但乐观的双胞胎兄弟一直微笑地面对人生,相互扶持。希望未来能一帆风顺,走得更好!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