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评论:
“优秀”称号比命都重要谁之错
9日晚,宁波市一所高校两位女大学生叶惠娟(化名),张春萍(化名)向我们报料称,在她们老家绍兴诸暨有一名13岁的小学生由于期末没被评上“优秀”称号,竟然选择了跳江自尽。(7月13日中国宁波网)
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此小学生因为没有评上“优秀”称号就选择轻生,令人震惊感到婉惜。该小学生的死,有关人士归咎为疏忽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所产生的后果,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此。
13岁的小学生不谙世道,心地不成熟,周边的环境都会在其幼小的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学校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今的学校如说以素质教育为主,但是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学校看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往往同学生的考试分数相联系,学习成绩好,自然就能受到尊重,不仅受到老师的青睐,而且在学生之间也显得高人一筹。作为家庭更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平时间不少家庭给孩子灌输的是成绩第一,分数第一,孩子学习好喜笑颜开,要什么给什么,学习成绩一旦落下,马上变脸,讽刺挖苦,有的甚至打骂。学生的学习好差直接影响到面子,直接影响到自尊。
这位小男生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秀,深受学校老师的爱戴。几乎在每个学期都能够被评上优秀学生称号。可以想象,以往在校一直都是好学生,在家里一直也是好“宝宝”。突然之间从高处跌了下来,必然会引起学生之间的议论,此时该学生的心里就会感到,老师同学的眼光会有些例外,家长的态度有些不同,因而一贯优越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此种刺激太强烈,难以压抑,自卑到了极点,总觉得难以见人,总想把自己躲起来,躲得越远越好,躲得越密越好,最终选择了轻生之路。
如果学校不以成绩量人,考得好的学生与考得差得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褒不贬,不以分数论高低,学生就不会有如此的落魄感。如果家庭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不急于求成,重在长远,重在打基础,成绩好时予以提醒,成绩落时予以开导,孩子的心胸也不会如此狭窄。
13岁的孩子没有被上“优秀”就结束年幼的生命值得反思,学校应对学生灌输什么,倡导的什么,是走素质教育的新路,还是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家庭应该怎么来培育孩子,怎么样树立孩子的人生观,这些都应该再次深思。 (文/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