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出土于宁波和义路的南宋古沉船,在历经千年沧桑,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之后,永久地停泊在了宁波博物馆。
发掘——千年沉船初现容貌
2003年10月,在和义大道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战船街北部、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发现了这艘南宋古沉船,沉船距地表1.5米,船头朝西、微翘,可以看出是顺着原先的江滩方向搁置的。从该船的结构和规模来看,这是一艘可航行于近海的小型交通运输船。考古人员结合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文物情况,推断此船当为南宋沉船。沉船出土时已残破,仅中部保存较完整,船体长约9.2米,最宽处约2.8米,深约1.2米,船板厚约5厘米,保留有9个船舱,舱与舱之间有流水孔相通,隔舱板底部还有对船体起加固作用的抱梁肋骨。由于长期深埋于地下,船体里含有大量水分,木质含水率高达百分之三百,出土后不久船板即出现霉变、青苔滋生和木质收缩变形等情况。
修复——沧桑古船再现峥嵘
在文物保护领域,对木质的保护是一项国际性学术难题。为“营救”这艘珍贵的南宋古船,市财政专门拨款90万元,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理工大学及南京博物院合作组建古船科技保护课题攻关小组,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通过脱水、脱盐、加固、复原等程序,让这一珍贵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3年多的精心修复,一艘栩栩如生的南宋古船,穿越时间长河得以“复活”。修复的古船长度超过12米,而且修复的工艺比较可靠,不需要恒温、恒湿就能长久保存。
落户——“镇馆之宝”展现雄姿
2008年12月第六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期间,这艘古船曾在天一广场展出一天,市民争相观看。在宁波博物馆筹建过程中,这艘沉船一直被作为宁波历史陈列中的一个重要“砝码”。市博物馆文保专家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船是古代宁波人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和重要象征,而这艘南宋古沉船不仅是名城宁波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佐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它承载着宁波的沧桑变化,反映了宁波先民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勇气。
据了解,由于展馆面积局限和开馆时间紧迫,因此直到宁波博物馆开馆半年后,沉船才正式落户宁波博物馆。
目前,这艘古船作为一座城市历史的象征,安置在宁波博物馆入口主通道上,使得公众能够随时近距离地看到它的雄姿。
宁波日报记者 王 路